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介绍了2003年农村政策与改革的背景,概述了2003年农村政策调整与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2003年农村政策与改革的进展及效果,并讨论了部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调整与改革的延伸性问题。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但农村的改革也并非是设计好了才启动的。从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农村的经济制度就处于变动之中。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30年,农村的改革已经在若干关键性的环节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认真梳理30年农村改革的历程以及若干农村重大改革政策的形成,对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改革,加快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体制机制,显...
2005年的农村工作继续依照“多予、少取、放活”这个总方针前进。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此建立了统领各项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政策的新的政治平台,但中共中央的农村基本政策并无大的改变。2005年各地对中央政策的落实情况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
本文首先阐述了增收政策收效不明显:统计上的农民收入增长,实际上的农民收入增长及增收政策为什么收效不明显及其原因。其次阐明了减负为什么重要:农民负担沉重;农民负担可能带来的后果;负担加重的原因;如何为农民减负。最后介绍了改革各项制度保障农民权益:改革土地制度,保障农民财产不受侵犯;取消户籍制度,允许农民自由迁徙;打破国家对粮食、棉花收购的垄断,促进农产品自由贸...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推进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农村综合改革的理论背景、政策背景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咸阳市农村改革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提出了农村综合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本文介绍了政策中的“三社联建”。榕江县的“三社联建”改革以促进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信社+合作社”和“供销社+合作社”双线共进为推进模式,以产业指导、财务指导、农资指导、销售指导“四员指导”为主要内容,将生产、供销、信用三大功能集于一体,实现了农业发展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政策支持、产业集聚等。榕江县“三社联建”改革成效...
本文回顾了农村发展和改革的历程与2002年的基本状况,论述了“计划为体、市场为用”行不通,认为农村要进行第二次改革。
2018年,农业农村改革话题舆情总量较上年增长2倍以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释放政策红利,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等顶层部署和法治保障受到聚焦,各地改革实践中的特色和亮点引发集中关注,农村违法占地毁地问题曝出频次增加。全国“大棚房”整治成效也广泛吸引舆论目光。从传播特点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下沉落地带动舆论目...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