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阐述20世纪中国经历的变革,从反封建、反礼教开始,希望建立一套有利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体制,但这场变革的主要力量来自农村,使变革的路径遵循传统的礼治价值观,将破除现代城市与市场经济高贵礼法地位视为变革的目的,从而引发了一场去城市化的运动,这场运动的结果就是建立了一套既有工业化严谨性,又有礼治等级森严的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见长于世界的是农民和农村。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依靠农民和“农村包围城市” 的方式赢得胜利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由农民在农村率先突破的,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以农村广泛开展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恢复(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活动为标志的。最近50年,农民、农村和农业不仅为中国经济步入起飞阶段作出了产品贡献、市场贡献和要素贡献,而且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现...
加速推进的城镇化对农村教育带来怎样的冲击?农村教育出路何在?专家学者多有高论。中央投巨资拉动内需,其中用于教育的投资也有相当部分指向农村。但长久以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术界,对农村教育的关注,眼睛“向下”(乡村)的多,眼睛“朝上”(城镇)的少;就农村论农村的多,由城镇论农村的少。笔者以为,这种依村救村的单向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也不能给农村教...
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已进入战略性选择的关键时期,公民社会视野下的农村社区治理是一种开放且富有挑战性的尝试。本书从成都市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的调研出发,实证研究农村自治组织、进入农村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地方政府组织对于农村社区的治理和干预情况,提出应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以社区替代社会组织来培育公民社会,以公民社会的理念和机制来审视和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以农村社区治理为...
在美国学者亨廷顿看来:“现代化带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后果便是城乡差距。这一差距确实是正在经历着迅速的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国家所具有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政治特点,是这些国家不安定的主要根源。”这一问题在中国尤其突出。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变,不是社会内部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而主要是由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的。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不仅传统的城市统治和剥夺乡村的政治格局及相应...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