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农会组织     检索到  56427  条相关信息

当前台湾已进入WTO,农村所面对的问题与半世纪前大不相同,此刻农会的角色与功能是如何协助农民克服加入WTO后面对之冲击,也就是如何提升台湾农业竞争力的问题。因此,长期而言,农会组织应转型,以协助农业部门提升农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

作者:出版时间:2010年02月

整体而言,多数研究者都针对农会组织及功能广加检讨,对于信用部经营管理的研究,偏重于农业经济与金融功能研究;而在农会与政治的研究,则集中于农会与地方派系政治的个案研究。

作者:出版时间:2008年08月

农会是台湾农村基层社会最重要的组织,自从在日据时期设立以来,已经有超过一世纪之久的历史。在这百年历史之中,农会组织在二条主轴上演进:一是“城市银行、乡村合作社”的双轨金融发展,二是农会多功能体制的形成与变迁。城乡金融分工的设计,始于日据时的殖民政府。中间经过不同阶段的挑战。最新的发展是农业金融法的通过,在体制上确立了台湾双轨金融体系。至于农会的角色与功能,特...

作者:林宝安 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台湾农会组织的经验对中国大陆新农村建设是否具有实际性的借鉴意义呢? 笔者通过对台湾农会的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后认为, 要 “ 建设新农村” , 首先需要建立真正属于农民的 “ 农会组织” 。 因为, 如果没有以农民为主体、 体现农民意志和利益的农民组织, 建设新农村就缺乏真正的行动主体,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就难以得到真正的实施。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台湾农会制度...

作者:于建嵘 出版时间:2008年02月

台湾农会已有百年之发展历史,而且一直都担任台湾农村发展的重要角色。从政策研究的角度而言,农会是政府农村发展政策的执行代理者,与政府间形成一独特而有效的“伙伴关系”,并成功地推动台湾农村现代化与永续发展,因而许多开发中国家,对台湾农会在农村部门的制度功能既好奇又羡慕。本文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探讨台湾农会与政府所形成的“公私伙伴关系”,以及其如何达成农村永续...

作者: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中国台湾地区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具有以农会为核心,农业合作社、农业产销班、农业公司等主体多方参与的特征。台湾农业产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台湾当局的政策扶持,台湾当局总体上构建起了以规章制度为基础,信贷、农业技术、人才培训等相配套的政策体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台湾农业日益面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的压力,农业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也愈发突出,在此环境下,台湾...

作者:邵科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本文从三部分讲述了社会组织如何支持乡村振兴。首先,本文指出,社会公益组织在乡村资源调查、差异化发展项目策划、贫困弱势群体救助、生态保护、就业培训、健康服务等方面,能发挥其专业细分性、行动灵活性、人际匹配性等优势,成为优化公共产品提供结构、降低公共产品提供成本、提升民众满意水平的重要力量。其次,本文认为,各类社会组织、农民合作织、协会等非传统农民培训主体,在乡...

作者:吕程平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近一年来,我国农民组织化进程步伐较快,取得了显著进展。农民合作组织的综合化趋势逐渐明朗,关注和加盟农民组织化进程者日益增加,但中国农民组织化体系的构建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并面临一些困境。

作者:许欣欣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