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2007年,公益法实践蓬勃发展。老问题继续被关注,新的社会问题不断被揭示。2007年的公益法实践主要采取公益诉讼的形式,挑战社会歧视、不合理收费和国家机关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公益上书的形式也被广泛采用,一些涉及环保、保险、租赁等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被上书要求进行合法性审查。公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诸多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加深了理解,凝...
2015年,我参加中国灾后社区重建学习网络,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分享自己的生命历程,书写自己的公益之路。此次书写,除了与自己对话,也希望借此来不断追问和探询究竟是何种力量让自己献身并扎根于中国公益这块贫瘠而脆弱的土壤。这一年,正值我工作的低谷,迷茫而不知所措,有过考虑离开工作十年的机构,也想着离开公益行业,但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不断提醒,离开之后是否心安?
本文内容包括新中国70年慈善公益取得伟大成就、“互联网 +”促进慈善公益新发展、慈善公益中的研究前沿。
这部分将一步步掀开“公益参与”潜力瓶的盖子,呈现公益参与将个人带入社会公共空间后所发生的种种变化,看一下它能否带来我们所一直追寻的公民特质。
2018年7月5日,改编自真实事件、聚焦我国癌症患者用药难、用药贵等现实困境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公映。公映后,该电影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关注,并引发了一场连锁式舆论热议,推动了政府相关政策的加快落实,启发了公益慈善界的倡导新思路。现象级的社会关注和社会反响共同促使该电影成为我国社会力量推动政府公益、助力民间公益的新典型。
2014年夏天,通过互联网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也进入了中国,成就了一场中国的公益嘉年华。当然,和其他国家一样,这次活动在广受欢迎的同时,也有些质疑的声音。但无论如何,通过冰桶挑战,公众才知道了一直被社会忽视的那群罕见病患者群体,让“罕见”得以被“看见”,这样的创新、快乐公益,也给中国公益带来了强烈的思想冲击。同时,借助中国的互联网,也让以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