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首先,本文梳理了村治主体的相关研究,简述了项目进村中村治主体的角色性质。其次,本研究结合玉镇村庄项目制基层实践经验,分别从权威基础、精英替代逻辑、治理机制和治理绩效这四个层面,勾勒出了“新代理人”的基本面向。最后,本文将“新代理人”纳入村治主体研究的比较分析中,挖掘了“新代理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一个对于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人民公社时期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极有裨益的问题—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是如何实现自我角色定位的?本文主要依据在湖南N县田野调查所搜集到的丰富资料,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层干部角色定位的演变过程作一描述。
本文重点关注外来资本如何吸纳乡村非正式权威———乡村社会暴力与其权力结盟的过程,资本与乡村社会正式权威的互动如何使其成为资本的“代理人”的,透过这个权力运作过程,展现外来资本是如何步步深入乡村社会并与农民达成意向。本文认为,资本下乡把乡村灰色暴力和村庄正式权威结合在一起,增加了村庄正式权威的政治风险,即村级组织的代理人角色可能会逐步消解村庄权威的合法性和公共...
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对新的律师制度作了系统、详尽的规定。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并于2001年12月29日和2007年10月28日两次修订。律师法规定的律师是指经过一定方式取得司法行政机关授予的资格,接受当事人的...
本文以湖桥村为例,从村级层面研究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对湖桥村发展的“湖桥道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本文将“湖桥道路”总结为起步、成长、成熟三个发展阶段,将“湖桥道路”的创新总结为规模经济效应下的集团化演变,其特色在于采取了提高集体效率的去行政化管理,进行了保障农民权益的产权制度创新。当然,“湖桥道路”也存在着村民的认知能力与经济发展模式之间、人才的...
农民合作社治理之所以备受关注,根源在于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特别是所有权与实际控制权的分离。合作社治理的法律基础和逻辑构架是现代委托-代理关系,即通过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形成以全体成员为委托人、理事会为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合作社理事会理事选举产生理事长,形成以理事会为委托人、理事长为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但在实践治理结构中,合作社成员在股权结构及...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