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人地挂钩     检索到  47611  条相关信息

伴随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中国经历了大规模人口迁移和快速城镇化,随之而来的难题表现为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空间错配及其引起的劳动力资源空间错配,这也是进一步优化资源空间配置的重点。针对这一问题,2016年中央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挂钩的实施意见,但是该“挂钩”强调的是新增土地指标与流动人口落户数量挂钩,而不是与常住人口挂钩,没有应对存量...

作者:苏红键 出版时间:2023-10-01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核心问题是落户成本,而支付落户成本不仅需要城市自身有较强的财政能力,还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挂钩”配套政策,这受到财政融资方式、农业转移人口迁移范围、基本公共服务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户籍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时,不能仅以城市人口规模大小或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多少为唯一的标准,还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其他因素分类制定差异化的“...

作者:邹一南 出版时间:2022-06-01

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集团等各方的助力下,双游村于短短几年间在产业、生态、民生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从“市级经济薄弱村”跃居高淳区漆桥街道的前列。双游村的成功发展表明各方的合作助力将极大推动我国的乡村振兴事业,在农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然,双游村的持续高效发展也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社会各方深化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发展机制。

作者:翟萍 黎孔清 出版时间:2022-02-01

缩小我国城乡差距要求土地管理制度的变革。一方面,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要求城市空间的扩张和基础设施的扩建,需要使用城郊农村的大量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我国采取用途管制和耕地保护制度,将农用转为建设用地需要获得耕地占补平衡与农转用的申请。城市扩张和耕地保护的矛盾,促使在土地管理制度内,增加资源配置的弹性,使土地供给更灵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作者: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出版时间:2019-08-01

本章是根据各地的“村改居”社区建设动因和特点总结的四种建设模式。正如空间概念所强调的,空间本身具有生产性和社会性,对这些不同空间规划的分析使我们注意,在不同城市的经济社会水平、城市化推进模式下,“村改居”社区作为城市的局部和基层单元的确受到不同影响。几个调查对象城市的城市规模和城市化路径不同,所选择区域的“撤村并居”和土地整理也有不同的建设规划,这就构成了其...

作者:吴莹 出版时间:2018-08-01

作为乡土社会总体性呈现之物的土地,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如工业社会的城市的土地具有完全不同的生命形态。不幸的是,在“生产主义”的号令之下,地方政府正在快速推动土地的生命转换,试图通过土地社会生命的转换来完成社会形态的“进化”。本文通过黄村的“增减挂钩”实践来分析土地生命转换的“生产主义”之患。

作者:陈靖 出版时间:2018-05-01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关键在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此,要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并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功能,调动社会力量,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王建国 出版时间:2015-03-01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与“土十条”等政策文件的发布,有力促进了我国棕治理与再利用的相关实践。工业与基础设施闲置、矿业废弃和垃圾填埋场是我国最主要的三种棕类型,针对各类型的特征与目标用途,将棕再生实践细分为十一种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的概念特征、政策背景、实践规模、典型案例等进行梳理与解读,力争构建出中国目前棕再生实践的全景。文章结尾针对棕治理过程中污...

作者:郑晓笛 卓百会 出版时间:2018-09-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