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主要介绍了《资本论》第二卷中的再生产图式问题和所谓的实现问题。从关于马克思再生产图式的长达几十年的争论中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显然是:这些图式绝不应被视为仅仅是一种“半成品”,视为马克思由于时间不够而不能“完成”的理论上的试验。相反,一切证据都表明,马克思本人从未打算突破像在《资本论》第二卷中出现的那些再生产图式,因此,期望得到比它们实际上能够完成的更多的东西...
为全面了解教育对农民工子女所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对其分层和流动可能产生的影响,笔者进一步将关注点聚焦在教育的具体过程上,分别对具有行动者特质的学校、教育实践者、家长及农民工子女的现实处境、应对策略及实际互动进行了深入剖析。因为,正是依靠上述行动者的共同参与和互动,学校教育才得以实现,而教育对农民工子女所产生的影响也逐渐形成。在本文中,笔者将首先对上述章节所做的...
本文以学者布迪厄的婚姻策略研究为参考,分析了江北村单身汉及其家庭在达成婚姻、延续子嗣等方面的策略。首先概述了博弈论的策略性行动理论与布迪厄的婚姻策略研究;其次描述了江北村单身汉家庭在结婚方面采用的低就、举家合作、入赘、交换等策略;最后叙述了江北村单身汉家庭通过过继与收养等策略实现子嗣延续。
“农民工”,无论在语义学上还是社会学意义上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合语词,“工(人)”是一种职业身份,它意味着一种新型的工业劳动力的出现及其使用方式,而其前缀的“农民”则是一种制度性的正式身份,一方面它代表着农民工这一劳动主体的职业和身份转化都受到户籍制度基础上的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制度约束;另一方面还暗含着农民工的劳动力再生产形式、内容及其本质。当代中国的产业劳...
本书将农民的家庭生活过程操作化为家庭再生产的过程,家庭正是在持续的再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延续。顾名思义,家庭再生产指的是父代家庭向子代家庭绵延、子代家庭逐渐成为独立自主家庭的过程,因此,家庭再生产直接地表现为代际更替。家庭再生产不仅是时间性的绵延过程,而且是一个能动性的主体实践过程。财产、权力和价值等要素构成了家庭再生产的基本要素。家庭再生产因而表现为资源配置、...
人口是地方发展与进步的基础。调查报告发现,柳州市人口规模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社会增长;柳州市的区划调整也带来人口分布上的变化,同全国人口变动趋势一样,柳州人口也面临着流入和流出的双重流动现象;此外,文章也统计分析了柳州市的人口年龄结构、民族结构。
滋贺秀三(2013:128)认为,子代对父代的继承包含三个要素:人、祭祀和财产。其中,一定数量的家产是维系一个家庭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家庭再生产首先是家产在代际之间的传递和转移。在农民家庭内部,家产转移主要是通过分家这一事件得以实现,“分家的过程也就是父母将财产传递给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步骤之一。通过这一过程,年轻一代获得了对原属其父亲的部分财产的法定权利,对这...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