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交往交流交融     检索到  16617  条相关信息

南宁市作为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取得新成效。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民族团结创建活动需要拓展提升等问题,仍需从夯实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思想基础、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社区、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

作者:南宁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本文以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广义主客关系(即“主-商-客”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2020~2023年的乡村旅游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探究了主客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共振-共创-共生”价值协同链作为分析框架寻找解决路径。研究发现,在传统村落的主客互动中存在村民参与旅游发展机会不均衡、村民生产生活空间未隔离、主客互动活动商业化和主客互动场景失调化等问题。在借鉴乡村...

作者:李燕琴 张鹏飞 出版时间:2024年03月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国家在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精准扶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易地扶贫搬迁;互嵌社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融合、交融和互嵌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交融”不同于“融合”,它强调的只是相互接纳、吸收、包容和认同,是“融合”的进行时态或过程,不是结果。在社会结构的诸多领域中,分层结构、从业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与民族结构的重合是民族隔阂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障碍。所谓“推进建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就是打破民族结构与其他社会结构的重合,使不同民...

作者:王希恩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族群的文化边界与政治边界始终是不一致的,如果文化边界代表了族群的原生性,而政治边界则反映了族群实际势力的消长结果。族群政治势力的对外张力必然会不断跨越其原有的文化边界,并试图成为族际的主导力量。当民族边界趋于模糊化时,民族交融则成必然,尤其在一统体制下得以加速推广;反之亦然。青海地区是多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舞台,多元民族文化在此交会互通。清末以来,中央政治势...

作者:王英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中国全国人大和日本国会同为立法机构,在各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国议会之间很早就开始友好往来,1972年9月中日两国建交前夕,许多日本国会众参两院议员来中国访问,为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和中日复交铺平了道路。在其后、特别是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之后,中国全国人大同日本国会之间的交流频繁进行,为整个国家关系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注入了新的...

作者:王新生 陈浩 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来源:《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贫困治理;族际交往;边疆地区;贫困脆弱性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