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乡村重构转型     检索到  64518  条相关信息

乡村社会组织对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等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从农业到旅游的生产方式转变,西江苗寨不仅出现与旅游再生产相适应的现代社会组织,同时经过再造与,农业时代的一些传统组织也获得了新生,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社会单元。

作者:出版时间:2022-06-01
关键词:
来源:研究出版社发布时间:2023-08-17
关键字: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大寨

本文基于“三农”“四化”“五建设”理论内涵及发展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双百目标”为导向进行纵向逻辑梳理,发现“三农”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问题,“四化”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五建设”既是引导问题解决的手段,又是问题解决的理想目标,具有目标与手段二重性,实现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是最终目的。本文认为,“三农四化五建设”是一个有机、完整的理论体系,涵盖问题、成因...

作者:高军波 出版时间:2023-03-01

中国农村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期,农村的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等方面。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这是因为,在短短的百年期间,农村经历了急剧的社会形态变化,从20世纪初传统的农村社会形态转到了20世纪 50年代开始的农村生产集体化的社会形态,现在正向现代化农村社会形态转变。为了顺利实现这一转变, 要加快我国农村的社会发展。我国农村社会发展...

作者:刘惠林 出版时间:2012-05-01

本文说明了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体现国家产业扶持意向和扶持力度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政策性功能。但囿于国家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政策的限制,存在支农范围狭窄和支持对象锁定的局限,其职能作用尚未完全、有效地发挥出来,因而迫切需要从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全局的角度,推进农业发展银行的转型改革,把农业发展银行建设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作者:祝健 出版时间:2008-06-01

本文在梳理乡土社会嬗变的基础上,对后脱贫时代进行宏观的伦理把握,并从资本逻辑的复兴与乡村精神的失落、扶贫思潮的入场与乡村主体的离场、政策理性的切割与乡村社会的分化三个方面探讨了后脱贫时代的伦理困境。本文认为,在后脱贫时代实现从传统乡村向现代乡村转型,绝不是对传统乡村伦理共同体的简单复制,而是从行政维度、文化维度和个体维度构建“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新...

作者:姜珂 出版时间:2023-02-0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运行10年来出现的诸多问题以及城市贫困的新特点都表明这项制度需要调整和变革,该制度从设计理念到制度目标都面临转型的必要,也具有转型的可能。就理念转型的可能方向来说,应是从保障生存到促进发展、从“被动补救”到“主动回应”、从收入维持到生活援助。从制度的目标来说,应是从基本生存到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从维持基本生存到促进社会融合。

作者:祝建华出版时间:2009-09-01

在城市化的汹涌潮流中,乡村被置于边缘化的地位,大批青壮年由农村涌向广州等城市,乡村共同体被打破。在农村青壮年日益抛离农村的场景中,农村不仅呈现出“问题化”的发展状态,而且陷入秩序疏离与内生发展动力匮乏的困境。农村青年的流动性不仅造成了农村社会结构的碎片化,而且引发了农村青年与乡村的关系变异,农村原有秩序离散、未来发展模糊。在乡村振兴的国家话语下,农村发展要实...

作者:张红霞 出版时间:2019-02-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