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世界主义     检索到  29  条相关信息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没有因为环境破坏威胁人类而导致攻占巴士底狱,为什么没有生态学上的“红 色十月”,在面对当代最为紧迫的问题(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之时, 我们为什么没有像以往面对各种灾难(贫困、苛政和战争)那样充满热情、干劲、乐观、理想和前瞻性的民主精神。本文分八个论题阐述这一问题。

作者:乌尔里希·贝克 温敏 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库切作为一位来自南非,游历各国,并定居澳大利亚的具有双重国籍的作家,亦是诺贝尔文学奖与布克奖双料得主,其作品在国内外都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梳理了其流散经历和相关写作发展历程,并对其作品特别是非小说作品进行分析,旨在论证他不仅是一位值得做文本研究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值得借鉴的后现代文学评论家。本文将对国内外相关库切研究进行分段分析,并进一步介绍库切研究在未来可...

作者:王敬慧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在马克思晚年思想当中,世界市场理论成为其“跨越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马克思不是孤立地加以研究,而是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并在与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相互联系中予以考察。他所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正是以世界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为世界历史条件的。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分析,不仅是他探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分析工具,也对当前落后国家如何利用...

作者: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境外在华 NGO 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本土组织面临的问题, 二者的问题是一个更大问题的两个方面。 为何发达国家不存在境外 NGO 的问题, 或者这一问题无足轻重? 因此, 我们需要稳定、 繁荣, 需要强大的国家能力作为有效支 撑。 如果我们无法厘清社会建设的组织基础, 如果还面临社会转型中大量的社会问题, 那境外在华 NGO 的活动空间就依然存在, 其作...

作者:韩俊魁 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该项目研究成果从反思目前国内外中国博览会史研究现状开始,分综合和专题两大部分,研究了近代中国参加博览会和举办博览会的活动以及其中的科技文化传播和民族主义问题,并在研究近代中国与博览会之关系的基础上,从文明交流、追求发展等角度谈到了近代博览会事业对当今中国的启发。

作者: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关键词:

深切关心中国历史命运的海内外知识分子,百余年来一直围绕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历史学界曾有过一场关于近代中国历史的中心线索是什么的争论。一些人认为中心线索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一些人则认为是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前者明显的是反映革命主义的思维;后者则显然关照到历史中更深刻更本质的东西。谁都知道,革命不是目的,它...

作者:耿云志 出版时间:2005年03月

作为可从外部批驳主权民族国家之权利的“人权”,与作为本土公民身份之政治观念的“人的权利”存在本质差别。人权既不是对几个世纪以前的西方资产阶级人道精神的传承,也不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的回应,它在20世纪70年代能够实现颠覆性逆袭只是因为,其他乌托邦幻想在“冷战”中的破灭以及这些幻想向人权乌托邦的转型为这一突围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机会。正确理解当代人权理想的历史...

作者:魏磊杰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本文试图从立法者(建构与决断普遍理性法则的权威角色)与主权者(在例外状态中行动的至高权力角色)的视角,审视现代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人权实践。揭示其以特殊性置换普遍性、制造常规化例外状态的做派,恰恰对其所宣称要保护的人权构成威胁。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全球化背景下,应对人权问题需要作为一名“阐释者”,尊重、理解和沟通不同的人权观念与制度,如此才能真正推进人权建设。

作者:董静姝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