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三州     检索到  41565  条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江源虫草采挖狂潮。首先,介绍了江源地区的虫草采挖。其次,介绍了虫草经济。接下来,介绍了相关法律和政策分析。最后,介绍了地方政府具体管理行为的失效。

作者:朱慧颖 牟京良 出版时间:2006-03-01

西”指甘肃的定西地区、河西地区以及宁夏的西海固地区,曾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1983年起,国家投入财政资金在“西”地区实施农业建设,开中国乃至世界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式扶贫的先河。“西”扶贫开发到目前为止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通过发挥政治优势、改革创新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减缓了贫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积累了开发式扶...

本章主要从可再生能源城市能源供给系统分析、可再生能源城市能源消费系统分析和可再生能源城市推进与保障机制分析三个方面介绍了可再生能源城市大构成系统分析。

作者:娄伟 出版时间:2017-06-01

本报告通过对甘肃农村“变”改革现状的研究,发现甘肃农村“变”改革试点中存在对“变”改革认识不足,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导产业带动力不足,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缺乏;交易平台不完备,产权交易不规范;“变”改革的配套政策跟不上;“变”改革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具有集体经营性资产难以折股量化,具体落实上存在困难;经营主体改制与发展有一定难度;改革中风险...

作者:刘伯霞 出版时间:2019-01-01

国家公园是一种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经典模式,是在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与完全开放的旅游风景名胜区之间的一种保护体系。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具有国际意义和科学价值的自然生态环境、景观、文化遗迹,推动当地发展。江源国家公园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可观。要把它建造成“全球的生态旅游特色品牌”,使得江源地区的生态旅游业态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前进。江源...

作者:刘晓平 陈生琛 出版时间:2018-01-01

江源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涵养和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将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发展地方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转变发展方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自2006年实施了以生态保护和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支撑以及其他生态保护等建设工程以来,江源地区生态恶化得到初步遏制,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经济良好发展,对初...

作者:张贺全 出版时间:2012-04-01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2016年4月13日,我国首个国家公园试点在江源正式启动。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上的保护价值。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具有国际意义和科学价值的自然生态环境、景观、文化遗迹,推动当地发展,不追求经济利润和开发。本文积极构建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从生态文化...

作者:刘晓平 出版时间:2016-12-01

中国历史上,“荒现象”时或出现。所谓“荒现象”,系指“灾荒”“人荒”“地荒”者在空间上耦合,在时间上相继发生的一类极其悲惨的灾区民生状态与乡村聚落荒废现象。其中,“灾荒”是指天灾频发,饥荒严重;“人荒”是指饥民逃荒,灾区人口锐减;“地荒”是指耕地抛荒,土地荒芜。“荒”发生次序为:“灾荒”发生,“人荒”随之出现,“地荒”接踵而至。灾区乡村社会遂呈自然化...

作者:赵玉田 出版时间:2016-03-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