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小农境地”     检索到  3132  条相关信息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农理论的政治意义,提到恰亚诺夫建立了一套关于小农农场经济学和农户生产单元的分析框架,只要小农农场和农户生产依然存在,其理论就是有价值的。其次本文介绍了小农农业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指出前者常常以一种非常有别于资本主义农场企业的方式管理和运作。最后本文介绍了恰亚诺夫的天才之路和谱系。

本文从国家、农民、市场三者的关系出发,通过对一个贫困村庄产业扶贫案例的历时和共时深度剖析,寻找下一步产业兴旺的可能路径和方向,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本文指出,当前的“小农境地”不仅无法激发农民自发参与,而且持续抵制国家在农村的产业政策实践和行动,让农民与国家陷入发展困境,打破这种困境的关键是我们必须在相关的政策讨论中纳入农民的视角,从农民的抵抗行动中发...

作者:王春光 单丽卿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产业扶贫; 回应; 商品化; 风险管理;

本文讨论内部平衡通常是由农业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确定和调整的,但是外部平衡就并非如此。外部平衡关系并不位于家庭和农场内部,也不存在于二者之间,而是位于农业部门整体与其所嵌入的社会和市场的界面处。外部平衡关系不能由个体农民设定和左右。然而,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平衡关系对个体农场和个体农业家庭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本章阐述礼治塑造“大一统”国家与小农经济社会的理论及其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初创,二是唐代大一统与小农经济的成型,三是明清大一统与小农经济的凝固。而大一统体系下,内向凝固的小农经济社会正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开始城市化转型的初始状态。

作者:黄郁成 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本文介绍了黄炎村农民几十年来的家庭经济状况,并探究了农民的经济生活伦理。本文首先梳理了土地改革时期、农业集体化时期、分田到户时期黄炎村农民家庭经济状况的发展过程,然后提出“勤俭持家”是农民的家庭经济生活伦理。

作者: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本文讨论了西欧的再小农化过程,介绍了农业和不同社会领域之间出现了紧密的关联,催生了调节平衡关系的不同方式,从而出现了包括小农农业、企业农业和其他农业方式在内的多种发展路径。

在过去的这30年中,农村发展最显著的成绩是贫困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和农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在我们的调查中,几乎所有经历过30年前人民公社的农民都表示,现在的生活比那个时候好多了。30年前,农民经常吃不饱,更不用说盖新房或购买大型农用机械了。现在多数农民都盖了新房,即使在我们调查的那些最为贫困的地区,农民的收入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村的发展首先来自于种植业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晓毅 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