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时间     检索到  25411  条相关信息

本章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每周工作时间做进一步详细的分析,以便更深入、系统和全面地了解与把握流动人口(和本地市民)劳动时间的特点、模式和影响要素。

作者:杨菊华 出版时间:2013-11-01

本文从社会中个人的角度,研究生存期望的升高对个人退休时间选择的影响。第一节,主要介绍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其中加入了笔者自己的证明。第二节,给出了关于退休时间最优选择的模型和计算。第三节,考虑了离散时间的动态模型,比较了早退休和推迟退休两种方案,以及两种选择对经济的影响和动态均衡水平。

作者:齐玲 出版时间:2017-06-01

“剩男剩女”的共性特征是初婚年龄推迟。婚龄推迟本质上是个体生命时间阐释与历史时间、社会时间约定的结婚年龄脱节,婚姻制度对生命意义的维护尚未实现状态,属于时间社会学范畴。文章引入“过度单身”这一概念来分析剩男剩女现象。过度单身,一方面是对现代社会时间理性化、效率化的迎合;另一方面是对生命时间被现代社会时间挤压的抵抗。迎合与抵抗,二者合力导致过度单身在时间游戏中...

作者:方旭东 出版时间:2017-07-01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一周双休制度实行以来,居民休闲的物质条件大为改善,享受休闲生活已成为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为了全面了解城市居民时间分配情况,北京市统计局对北京市城八区2000名城市居民进行抽样调查。本章主要呈现了统计调查的结果并分析。

作者:王军 出版时间:2007-01-01

本文在多维福祉框架下分析了作为居民福祉的客观维度的时间利用的决定。以工作与生活平衡原理为基础,本文借鉴OECD做法,以由个人活动时间和休闲娱乐与社会交往时间组成的个人生活时间作为分析对象,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人生活时间的选择具有经济理性,家庭收入的提高会使人们享用更多的个人生活时间;个人生活时间也深受社会身份、家庭结构等...

作者:吴国宝 檀学文 出版时间:2017-09-01

居民生活时间的分配与利用,是对人类社会生活各个侧面的综合反映。通过各类生活时间此消彼长的数量变化,我们可以觅到人们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而反映出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作者:雷弢 王琪延 出版时间:2002-02-01

时间分配是反映家庭生活方式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职业妇女与家庭》的调查中,我们获得了有关中、日职业妇女的时间分配特别是业余时间分配方面的丰富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不仅使我们初步地掌握了中、日职业妇女的时间分配和家庭生活的特征及其差异,而且使我们看到了几个影响中、日职业妇女时间分配的重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了解到中、日职业妇女的时间分配与家庭生活之间...

作者:蒙晨 出版时间:1992-05-01

文章根据2016年北京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已婚青年与配偶从相恋到初婚所经历的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青年平均经历28.82个月(2.4年)的恋爱期后结婚。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男性青年,恋爱时间更长。对男性来说,男方家庭经济实力更强,缩减了男性的恋爱时间,有助于男性进入婚姻状态。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通过相亲的方式恋爱有效地...

作者:祁静 出版时间:2017-11-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