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中华民族     检索到  3718  条相关信息

中国必须构建一个全体国民都能够接受、都愿意认同并都以此为自豪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使之成为维系全体公民的文化纽带。唯有如此,才能在13亿国民中不断巩固对中华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费孝通教授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可以作为思考的宏观框架。建设一个包含56个民族的共同文化,加强各族民众对“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关键在于汉族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和...

作者:马戎 出版时间:2013-03-01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包括国家内部凝聚力、主体文化被国民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国际影响力等。一个层面是全体国民对所属国家是否存在高度政治认同;另一个层面是包括各族群在内的全体国民是否分享一个共同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体系的追求,即共享国家层面的“政治文化”认同。

作者: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八五”期间,以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名誉所长费孝通教授牵头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由我所组织了课题组。这一课题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的继续和深入,进一步讨论各民族群体间交往和交融的历史条件、具体形式与内容,分析我国民族关系中仍然存在的现实问题,研究各民族协调发展与共同繁荣的途径。

关键词:

中华民族是一个现代民族概念,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产物。对中华民族的认识和理解,经历了晚清、民国时期的种种纠结,是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科学解读。这种解读,不仅超越了西方国民成分单一性的“一族一国”观念,也超越了苏联缺失“国家-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联盟的实践。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建设中华民族大家庭,需...

作者:郝时远 出版时间:2017-11-01

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逐步卷入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的同时,围绕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形成了现代中国社会不同层次的记忆,奠定了今日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基础。本文以记忆的多层性研究及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重新认识我国民族研究中的民族走廊和环南中国海通道,延伸了费孝通先生的民族走廊学说和全球社会理念,既关注不同区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记忆整合出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又深入...

作者:麻国庆 出版时间:2019-10-01

青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与实践探索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度和广度广泛拓展,青海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认同感、使命责任感日益增强,利益共同点、幸福汇合点日益增多。目前,青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已被纳入国家战略之中;未来,青海在铸牢中华民族...

作者:鄂崇荣 吉乎林 于晓陆 出版时间:2022-03-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民族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民族工作也具有了新的内涵与新时代的特征。民族学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与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内涵,把握民族工作的新方向,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重面...

作者:麻国庆 出版时间:2019-10-0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青海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纲”和“魂”,也是青海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的必然要求。2022年,青海省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聚全省之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结合地区实际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中,青海省将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更广领域...

作者:于晓陆 出版时间:2023-02-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