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检索到  31919  条相关信息

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来看,城市是制度、经济与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社会与制度,成为分析城市空间的三个主要维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不同,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城乡形态。在工业社会,城市是资本主义经济集中、垂直地配置资源的结果。发达国家的农民纷纷进入城市,并逐渐发展成为中产阶级。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导致形成了完全区别于乡村的集中的城市形...

作者:李阿琳 出版时间:2014-1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经历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期间,劳动关系的变化、发展也体现出时代的特点,烙有时代的印记。在人民民主政权条件下,如何处理私营企业、国营企业的劳动关系,以及如何发挥工会调节劳动关系的作用,都是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这一时期,劳动关系的实践和理论...

作者:黄河涛 赵健杰 纪元 出版时间:2007-04-01

本文阐述了发达国家的城乡关系及其经验借鉴,主要概述了美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乡关系,如美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德国城乡等值的发展和日本以城养乡的发展模式,同时总结发达国家城乡关系的发展经验借鉴,包括选择高度重视“以城哺乡”的战略地位、选择适合国情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充分认识城乡协调发展的渐进性等。

作者:丁宁 出版时间:2022-11-01

城乡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学术界关于城乡关系的研究内容丰富,本文仅以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乡关系的发展变化为背景,主要着眼于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相关论述的阐释、城市化还是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人口流动、对城乡关系阶段的判断和对这一时期城乡关系研究的总体考察这六个核心问题进行研...

作者:蒋永穆 王瑞 豆小磊 邓有根 刘润秋 卢洋 出版时间:2019-12-01

以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为界,中国从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城市与乡村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了新的分离过程。这也是城市与乡村政治发展的新起点。在亨廷顿看来:“现代化带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后果便是城乡差距。这一差距确实是正经历着迅速的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国家所具有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政治特点,是这些国家不安定的主要根源,是阻碍民族融合的一个主要因素(...

作者:徐勇 出版时间:2019-06-01

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然后介绍了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作者:姚鹏 出版时间:2020-11-01

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继《劳动法》之后我国劳动法制建设领域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这部法律在立法体例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部分特殊制度作了特别规定,其中之一就是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法》在集体合同专节中规定了订立集体合同的一般程序、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解决集体合同争议的途径,还首次在法律层面提出专项集体合同和区域...

作者:张鸣起 出版时间:2009-09-01

1841年1月香港开埠后,澳门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地位,不但迅速地被香港所取代,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其他层面都依赖香港,逐渐演变成一个以博彩旅游业为经济核心支柱,并以香港旅客为主要顾客的卫星城市。澳港关系在19世纪内形成澳门最重要的对外关系,直到2004年5月“金沙效应”出现之后,此趋势才开始有所改变。

作者:谭志强 出版时间:2009-04-01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