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操作。首先,介绍了货币政策的实体经济背景。其次,分析了货币政策的金融环境。最后,介绍了货币政策的操作。
本文首先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实体经济背景,然后分析了货币政策的金融环境,指出了2009年的货币政策操作, 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解释了危机管理货币政策的操作及退出,危机管理货币政策的退出会在央行与公众的沟通中有所体现。
本文首先回顾了1998年货币政策:基础货币量减少;货币乘数增大;金融机构贷款增长速度下降;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其次展望了1999年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的联系;进一步降息的制约因素;19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等。
本文首先回顾了1999年,展望了2000年。其次阐述了基础货币结构的变化及2000年政策重点:从需求与供应角度分析了基础货币的变化,指出了问题和进一步调整的方向。接着介绍了实际利率的作用:实际利率的走势与GDP增长;实际利率变动和消费需求增长率等。最后描述了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其重要性、资金流动格局等。
本文首先构建了货币政策冲击与碳排放动态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代表性家庭、企业、地球物理系统、货币政策、气候管制政策、市场出清方程等指标,随后对其进行了参数校准,最后分析了有无气候管制的影响。
在合理选取指标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国股票价格波动预警指数。根据股票价格波动预警指数走势,2003年以来中国股市大致经历了“偏冷-过热转过冷-震荡偏冷”三个阶段。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是导致近年来金融危机频发的直接原因,都对实体经济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导致货币政策难以对资产价格、投机和消费产生预期影响,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形成了巨大冲击,再次引发货币政策是否应关注资产价...
本报告是对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的分析。报告对金融形势、货币政策操作两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说明,并附上对2005年中国资金流量的分析。
本文分析了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的操作情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再贷款、利率政策和信贷政策等。针对某一时期不同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中央银行会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2005年,中国并没有2004年那样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机制也基本没有发挥作用,货币政策的操作主要集中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再贷款及针对房地产...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