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部分内容是关于北京城、近郊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文章首先对对目前北京城、近郊区经济发展差异做出了判断,之后分析了北京城、近郊区经济发展差异原因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2001年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变化的特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的稳定发展;东部与中西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2001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中、西部地区等。其次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投入和积累能力差异;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差异等。最后阐述了...
本文主要描述和分析1996年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及其形成原因,考察东、中、西部及其城乡间差异对全国地区差异影响的数量方面,最后简述1997年农村地区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对1998年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
本文首先介绍了2002年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变化的特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的稳定发展;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废农产业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等。其次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策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
本文首先分析了2000年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变化的特点:经济总量差距继续增大;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的比例关系出现新变化。其次指出了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异:经济总量差距、农村产业结构差距;农村经济效益差距;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方面存在差距。最后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本文主要分析西部各地区发展战略差异与经济差异。发展战略作为政府指导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至为重要。综合考察西部各地区发展战略的差异与经济差异,对于西部各地区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从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30年的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社会财富得以迅速积累,这一高速增长直接得益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些社会财富的分配已经不再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平均主义机制,新出现的劳动力市场机制和其他的财富增值手段(如股票投资、房产买卖等)也成为人们得以就业和获取收入的渠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