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社区工业化     检索到  28895  条相关信息

本章分别对20世纪以前、20世纪前期和人民公社时期的中国农村社区工业化历史进程进行了介绍。

作者:刘小京 出版时间:2002年06月

以上有关中国农村社区工业化具体过程的描述,能够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碍于篇幅限制,我们将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关键性质点上,以期通过归纳、概括,为中国农村社区工业化模式的形成与转型问题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知识。

作者:刘小京 出版时间:2002年06月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宏观政策终于做出重大调整——中央明确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加快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的里程也由此起步。中国农村工业化迅即形成了第四次浪潮。这是一场令世人瞠目的澎湃大潮。但与此同时,不同区位上的农村社区在发展空间、发展机遇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差距,以及前期工业化过程中不同的经验累积,各种农村工业化经验模式也愈益色彩纷呈。

作者:刘小京 出版时间:2002年06月

本文具体描绘了乡村工业化的微观经营过程———家庭工业。家户经营是潮镇家纺产业发展的基础,家庭工业塑造了潮镇独特的经济生产形式和城镇化模式,潮镇在家庭工业的基础上衍生出了独特的生产链条和产业体系,家庭织布的核心特征是“生活生产不分离”,它使得家庭工业乃至整个家纺产业的生产组织过程有着极为特殊的逻辑。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工业化时代的家庭生产所具有的社会学意涵。

作者:付伟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共中央宏观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后,中国农村工业化迅即形成了令世人瞩目的澎湃大潮。面对中国农村工业化的诸多卓越表现,人们曾概括过许多种“发展模式”。但当我们今天再度回首时,有些“发展模式”犹如过眼烟云,目前已很少在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中被涉及;但也有一些发展模式,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等,犹如常青之树,至今仍具有很大的政策和理论...

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一个宏观区域———河南省进行“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以期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总结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途径和方法,评估“两化”融合的质量和效率,并提出一些符合河南省经济发展实际的可行建议。

作者:李恒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必须经历的产业结构变动与空间结构变动的过程。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勃兴起来的大规模城乡人口迁移运动。尤其是在工业化中期的加速发展阶段,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正相关性愈加显著。当前,我国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特别是推动中小城市发展是各地区普遍面...

作者:蔡国华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2008年以来,我国社区工作队伍得到壮大、专业化平台建设得到加强、服务领域得到拓宽,更加讲究专业技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加强。社区工作发展的趋势是和谐社区建设成为其核心任务,其评价标准将更具可测量性。工作范围逐步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正为其搭建新的平台。同时,针对我国社区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岗位设置不标准、总体薪酬较低,建议完善相关...

作者:杨荣 出版时间:2010年07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