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民间文学是人们在生活中的口头艺术创作。六能屯的民间文学主要有民间故事和山歌两种类型。在六能屯老人的记忆里保留着许多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以幽默生动的形象告诫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六能屯的歌谣十分丰富,旧时,唱歌是青年男女社会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今35岁以上的人对山歌有很深的感情,但35岁以下的青年人则丧失对山歌的兴趣。
民间文学与其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资源总量多,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文学类项目较少,各级代表性传承人比重也较少。“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统、密集的普查和抢救以及数字化手段的保护,使民间文学得到发现、建档、保存、记录。目前对民间文学的保护形式单一,传承、传播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需创新保护手段。
2014年,我国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健推行,并逐步迈入了法制化、规范化、数字化的保护时代,在政策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践性的具体保护工作以及理论性的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随着非遗保护越来越深入人心,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中获得了更多良性发展空间。民间文学自身的集体性、口传性、变异性等特点,又使其在当今现代化、城镇化的大环境...
本文首先介绍了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情况,接着分析了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研究情况,然后对《亚鲁王》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问题和未来作了分析与展望。
陕西民间文学文化资源丰富,传承、保护和利用好陕西的民间文学资源,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促进陕西文化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陕西民间文学分布广泛,地域色彩鲜明,其种类以民间传说为主,兼有谚语、歇后语、门楣题字、礼仪词、歌(童)谣、皮影戏文学剧本等多种体裁;其内容丰富,包括了历史、神话、说教故事等。加强保护与传承好陕西民间文学很重要,需要拓宽传播渠道和传承方式,...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也蕴藏着大量的民间文学珍品。然而在社会加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城市主流文化的快速传播严重挤压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普通话的推广及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频繁交流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且部分地方政府在保护过程中功利心重,使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类非遗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4)》包括总报告、分题报告、年度热点,以及大事记四部分内容。总报告题为“2013年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总结了2013年非遗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设与实施、非遗名录的调整与动态管理、非遗研究基地建设与数字化保护、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有关非遗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经验,指出了2013年非遗保护与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性,也具有特殊的“濒危性”。因而,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非遗的抢救与保护的力度,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由贵州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编写,贵州...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