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指出,21世纪以来,“自理口粮”群体面临更多社会保障问题,开始转向对经济公民权利和社会公民权利的争夺。焦点在于宅基地上房屋产权认定以及村小组解散费用的争取、对征地拆迁中经济权利的维护和争夺、基于“村民身份”的集体解散费的争夺。本文指出这种公民权利首先代表一种平等原则,社会成员有资格参与和融入主流社会,此外还代表一种福利原则,其成员拥有合法、合理的福利权利...
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基础之一。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对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初步形成,覆盖人数逐步增多,整体水平持续提高,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也要看到,社会救助事业面临着一些新形势,比如造成贫...
灾害社会学认为,灾害发生后会产生一种非道德的心理与行为,这是同道德心理与行为性质相反、作用相反、结果相反的一种灾时心理和精神的力量,主要表现为自私、畏惧、逃避,甚至发生攻击、抢掠、流氓等犯罪活动。这种行为的出现使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社会正常运行严重失控、离轨,导致社会群体之间发生严重冲突。在清代东北地区的特大水灾中,一些失去正常生活秩序的人,开始向原始的、本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高度重视。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重要性的判断与选择,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作为社会成员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导向,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社会心态的核心要素之一(王俊秀,2014)。因此,价值观不仅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央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社会系统...
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并分别介绍了弱势群体和社会上的其他社会群体的区别。讲解了我国目前的三种社会弱势群体的分类。
本文介绍了乌日根呼格吉勒嘎查政治体系、政府组织、社团组织及社会保障情况。
汶川地震对边远贫困少数民族村落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从最直接的物质设施的破坏,到正常生活规律的紊乱,再到当地民众意识形态的潜在变化等各个方面,体现了自然灾害在促进社会文化变迁中的强大破坏力。本章内容将针对我们所调查村庄的民众生计概况、当地生产状况、民众的生活状况与观念意识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期望以此来发掘汶川地震对灾区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