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村庄实践     检索到  39029  条相关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静宁县村庄建设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村庄规划,大致走了一条从规划到实践、从点到面的路。开始于2006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是使农民生活达到新水平,民主政治取得新发展,基层组织具有新活力等。目前在村庄建设方面,已进行了民居统一改建,但以村容整洁为目标的治理进程还存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魏胜文 穆纪光 安文华 出版时间:2009-01-01

学者们已经注意到城市的迅速发展带走了农村的大量劳动力,但他们关于农村现状的研究多为消极和负面的评价,鲜少看到农民的积极性以及他们的适应能力。本文将主要关注村民在面对城市化给村庄带来影响时是如何展开行动的,以适应发生在自己生活世界里的变迁。村民围绕着竹林、庙宇、家宅展开日常生活,努力适应城市化影响下的现代农村。我们则通过他们的实践,看到竹叶村民的坚守与适应,看...

作者:高月月 出版时间:2020-01-01

本文主要阐述了三个基本问题。第一,在中国现代化的宏观变迁过程中,双村村治变迁的三个基本逻辑:现代性、国家和村庄地方性知识三者之间,呈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可以被理论化的互动结构,这种互动结构又是如何具体地形塑村治变迁形貌的。第二,关于双村的微观叙事对于理解整体性的20世纪中国乡村政治变迁有没有意义? 第三,以微观的村庄叙事作为学术研究历程中的一次努力和尝试,对它...

作者:吴毅 出版时间:2021-12-01

本文以牛村村庄主体性为切入点对跨区域整体搬迁政策的实践限度做出阐述和分析。

作者:张文博 张建 出版时间:2020-10-01

有关现代化问题的经典研究告诉我们,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对相互关联的不可分割的历史现象。这种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工业化会促使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发展研究中的“依赖理论”也似乎印证着这种看法,认为受到中心(都市)制约的“边缘”(乡村)难以摆脱萎缩和长期落后的命运(A.G.Frank,1985)。按照这些理论预设,处于边缘末端的村庄的前景,无疑是暗淡的,终将走向消亡。...

作者:折晓叶 陈婴婴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词:

行政社会是通过两个逻辑呈现出来的:一个是行政的主动逻辑,其动力在于追求经济发展和财政扩张以及外部制约薄弱下的“万能型”能力;另一个是居民的无奈诉求以及困境的行政归咎,即将生活困境全部归咎于政府以及对政府帮助解决困境的不断诉求。行政社会的实践逻辑导致强政府弱社会和政府承担无限责任。据此,本文提出了走出行政社会困境的基本路径:用行政资源培育社会自组织能力,以社会...

作者:王春光 出版时间:2021-12-01

教育究竟扮演何种角色?现代教育在其肇始之际,就定位于充当国家与人民求富求强的利器,是现代政体、民族身份得以建立与合法化的重要熔炉。本研究进入具体的村庄,具体的族别、性别,具体的经济阶层,具体的亲戚关系、活动空间、信息空间之中,来看村庄中的人,他们的生计操持、文化表达与教育诉求,来考察教育之于村庄的意义。

作者:刘云杉 出版时间:2009-01-01

随着宏观的中国社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微观的村庄社会结构、社会时空和政治文化形态也开始在现代性、和乡村地方性逻辑的互通互融中去重新构建它在即将揭开的21世纪历程中的形式与内容。这一时期人们更为惯常的财富、权力和知识的三元因素去重续对于村庄层级结构的评价标准,进一步褪去了村庄社会本已淡薄的政治色彩,使村庄政治成为村治精英和个别“大社员”所专有的公共空间...

作者:吴毅 出版时间:2021-12-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