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新兴大国气候政治群体化     检索到  70407  条相关信息

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通过,成了全球气候政治进程的分水岭。在京都协议之下,民族国家利益似应让位于政治经济合作,以促成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宏伟目标的实现。如果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政治当中存在着一种可能路径,即兼顾不同文明的代际延续和公正发展,那么京都机制须努力实现之。《京都议定书》的原初目的在于为抗击气候变化而建构一种全球政治共识,只不过,这种气候政治共识由于...

作者:出版时间:2019-09-01

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气候变化已从一个相对模糊的科学话题发展成为全球政治议程中的一个关键议题。〔瑞士〕托马斯·伯诺尔、〔瑞士〕莉娜·谢弗:《气候变化治理》,刘丰译,《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第8页。温特甚至认为,“由于潜在而可怕的长期威胁,且短期内少有国家能在共同应对并采取强有力措施方面获益”,气候变化成了目前最重大...

作者:出版时间:2019-09-01

全球气候政治,围绕其核心议题展开的行为主体(尤其国家)间的互动,实质往往涉及应对气候变化之责任分摊。如本书第二章进程分析部分所述,全球气候政治进程中从一开始即分离出了应对气候变化之两大群体角色,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然而,一些发达国家认为,这种简单的二分法不能准确描述现实,更不能适应气候变化风险的挑战。于是,它们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崛起中的新兴大国,并对这些...

作者:出版时间:2019-09-01

客观而言,自然世界的气候环境变化始终是一个变动不居的事实。人类自有史以来,生产生活也始终与气候变化等自然条件密不可分。然而,当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为政治所裹挟,环境/气候政治由此形成。于是,作为政治议题的气候环境问题,其行为后果似乎难逃这么几种可能情境:要么通过政治行为体的良性互动寻求某种合作治理,以降低或化解气候环境风险;要么长期徘徊于行为体间政治博弈进程,...

作者:出版时间:2019-09-01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全球化与相互依存逐渐为人们所认知。同时,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全球化进程相互作用、互为条件,成为现代国际社会的两大发展动力。参见罗志刚《全球化视域下的国际关系民主化》,《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87页。在如此动态的转变中的世界政治背景下,基欧汉和奈提出“复合相互依赖”,针对管控国际议题的机制如何变化,提出了因果模...

作者:出版时间:2019-09-01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在其名著《政治学》当中就曾犀利指出:“凡是属于最大多数人的公地(commons),往往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人们关心自己的东西,而忽视公共的东西。”Aristotle,Politics随后,霍布斯描述的自然状态中的人其实也是这种公共问题的原型:人们寻求自己的利益,最后彼此相互厮杀。Thomas Hobbes,Lev...

作者:出版时间:2019-09-01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问题中的热点与难点,且其长期性、不确定性和公共问题属性,使之成为典型的政治议题。全球气候政治呼唤全球气候治理,国际政治中的大国对全球气候治理影响深远。国际体系中的新兴大国,如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国逐步形成了“抱团打拼”态势,即从“G77+中国”这一早期气候政治实践,到当前占居主导地位的“基础四国”(BASIC),再到非正式的国际机制下的新...

作者:赵斌 出版时间:2019-09-01

本文的内容是大国对外援助结语,本文研究力求遵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集中讨论国际双边援助中援助国,尤其是援助大国的内在动力问题,其核心是援助—受援双方在援助问题领域的权力结构与利益关系问题。

作者:丁韶彬 出版时间:2010-05-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