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篇首先回顾了2004~2005年国际社会对非洲援助,然后对2005~2006年度国际社会对非洲援助进行展望,最后介绍了中国对非洲援助的最新动态。
021年新冠疫情持续肆虐,国际社会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净交付额较2020年实际减少了2.82%。其中,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是对非援助最多的五个国家。新兴援助国与私人基金会在协助非洲国家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通过更大规模的医疗物资援助、基础设施援建等方式帮助非洲抗击疫情。然而,鉴于新冠疫情的蔓延使非洲面临更为严峻的发展挑战,...
过去的一年,非洲无疑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对非援助继续增加,其中债务减免所占比重较高,且主要受援国更加集中,但人们普遍担心的援助依赖问题实际并不严重。未来,主要援助国家和国际组织切实兑现承诺是关键,对援助影响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各方需要更加努力落实“援助效果巴黎宣言”。
2019年国际社会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继续增长。其中,传统援助国对非援助额与2018年相比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新兴国家对非援助金额有了大幅增长。在对非援助流向中,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是接收援助资金最多的5个国家,占据了对非援助总额的30%。作为非洲最重要的发展伙伴,中国继续通过援建成套项目、提供物资援助、发展技术合作以及...
本篇先介绍了大国继续关注非洲,并分析了非洲国家间关系仍存在不稳定因素,然后探讨了非洲国家联合参与国际事务,以及中非合作全面深入发展。
国际社会团结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特定团结,是不同国家之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动过程。作为国际政治社会化产物,国际社会团结内驱于对幸福追求和公平正义的向往,催化于经济与安全共同需要的达成,成形于契约与行动,并且始终蕴含一定的矛盾张力。公共卫生危机下,国际社会团结具有认知风险、协调行动的一般过程,同时兼具理想型与曲折性两种形态。新冠疫情表明,同处危机中的...
2018年国际社会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官方发展援助整体规模有所增加,但资金分配相对集中,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国仍然是获得援助最多的非洲国家。传统援助国和新兴援助国对非洲的援助实现了增长。中国继续在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农业、能力建设以及促贸援助等多个领域加大对非洲的援助力度。展望未来,非洲的脆弱性可能进一步加剧,人道主义援助需求继续...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