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内容包括: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根据浙江省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2006年温州的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市化水平、非农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比重、大学生入学率、人均GDP、恩格尔系数已达标。尚未达标的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R&D经费占GDP比重。温州现代化发展总体上处于浙江省同类型城市中上水平,潜在性不利态势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西藏地处高原,其人口数量和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深刻。在这一因素的制约下,西藏人口长期以来增长缓慢。西藏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8,但其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却是全国最低的地区,1982年西藏人口数量为189.2万,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6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7人;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西藏人口数量为300.2 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
本文以11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数据为基础,分别依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属地区将这些国家纳入不同群组,进一步对这些群组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类型、生态文明建设进展类型进行分析,力图揭示国家收入水平、所属地区同生态文明建设的潜在关系;与此同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低和进展快慢,将117个国家分为领跑型、追赶型、前滞型、后滞型、中间型五个生态文明类型,并对不...
农业是兵团经济的基础和优势产业,农场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战略基础,广大农场职工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长期以来,兵团农业被认为是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特别是“十五”以来,兵团各级党政部门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历史机遇,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在市场机制和政策调控的综合作用下,推动兵团农业建立农工...
本文借鉴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论,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境界,通过图示指出生态文明的真正实现任重道远,并图示绿色GDP的核算,诠释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度的概念,最后提出一些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
本文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的现实,论述完善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构筑生态文明的法治基础、建立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新秩序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及其意义。
本文强调通过新农村文明建设完成农村经济的无负面外部性增收,首先解释了新农村文明的内涵,然后提出,新农村文明建设是一个继承、学习和创新的过程,新农村文明建设中需要优先解决创新问题。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