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少数民族村寨     检索到  83  条相关信息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非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濒危性”。对非遗进行法律保护,已经成为推动非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自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通过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几乎都制定了本地区非遗保护的相关法规,在非遗法律保护领域取得了重要成绩,积累了较为宝贵的经验。积极探索和总结我国少数民族非遗法律保护...

本书运用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分别对云南的沧源县勐董镇永和社区、河口县老范寨乡斑鸠河小牛场村、麻栗坡县董干镇马崩村、麻栗县董干镇八里坪村四个村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涉及当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结合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掌握了第一手的材料,内容翔实可靠,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边疆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料与现实依据。

作者:金少萍 唐晓云 金少萍 唐晓云 出版时间:2012-04-01

本书介绍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进程中,因村寨与景区叠合,旅游者流动与集聚引发外来力量入村。外来力量与村民互动过程中,政府逻辑、市场逻辑、社会与文化逻辑在同一空间场域叠合与嵌套,形成多元共存的制度结构。如此制度逻辑下的村寨治理既不同于传统中国乡绅基础上的村庄治理模式,同样有别于各少数民族地区因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过程形成的治理样态;与集体化时代自上而下的集体组织制度...

作者:陈志永 出版时间:2023-11-01

本书通过对青海省西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实地调查,以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在城市中的生产、生活、文化、社会关系、社会交融等方面的状况,关注不同民族流动人口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客观呈现了青海省西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心理层面的交往交流交融状况,较为深入地分析了西宁市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城市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作者:杜娟 出版时间:2021-11-01

本书选择藏族、维吾尔族、瑶族作为少数民族的代表,充分发挥人口人类学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更多通过定性研究发现左右人们生育水平和意愿的因素,推动并充实当前有关生育的理论探索和相关结论。全书总结了少数民族生育水平发展特征,发现民族间生育水平变化的不同路径;梳理了人口政策在相关民族地区的演变和落实,分析人口政策在影响民族地区人口发展中所承担的不同角色;同时特别...

作者:周云 秦婷婷 出版时间:2018-01-01

全书以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为标准,分别划归于东北、华北、西北、中南、西南几个大的自然区域内。每个民族的节日,选主要的加以详尽叙述,而其他节日则言简意赅地列表说明其称谓(包括不同的称谓)、节期、活动内容、流行地区,以及需加以说明的问题,繁简得当。本书语言准确、流畅,叙述简明、生动,资料翔实,且取材适宜,具有很大的可读性、丰富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作者:范玉梅 出版时间:2013-10-01

本书基于对少数民族水电工程移民外迁安置中一个相对成功的典型——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彝族移民的实地调查,用社会学和人类学方法分析、解读了彝族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过程,对彝族移民在社会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展开了全景式考察;对适应困境进行了致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路径。本书力求既注重少数民族水电工程移民物质层面的需求,又关注少数民族移民群体社会文化适应性的调适,以期...

作者:曹志杰 陈绍军 出版时间:2017-12-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性,也具有特殊的“濒危性”。因而,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非遗的抢救与保护的力度,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5)》由贵州民族大学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负责编写,贵州...

作者:王伟杰 肖远平 柴立 出版时间:2015-06-01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