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城市共同体     检索到  31890  条相关信息

促进社会融合的深层含义是要从尊重人和人的发展角度出发,消除歧视和社会排斥,减少不同人群间的隔阂,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平等、正常的权利和福利。由此,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实践理念主要从促进社会共在、实现价值共享、助力自由发展和走向共治共创四个方面来理解。

作者:陈晶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本文主要介绍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要义、构建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几个方面的内容。

作者:傅京燕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

从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征地热潮到今天,不同时期的失地农民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境遇,他们最初处于懵懂依附阶段,完全屈从于政府的政令,在征迁和城市生活中被动地顺应,虽然在身份上已转变为城市居民,但始终未能以城市的主人自居而主动地参与城市各项生活,因而既未能公平地享有城市化的成果,也未能承接起城市化的责任,生活贫困者居多,成为那个时期城市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牺牲者和...

作者:李琼英 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日常生活空间是村落公共空间的基本形态,也是人们公共生活的基本场域,承载着日常娱乐、集体行动、人情往来、商业交换等活动,村民基于此空间形成团结意识和共同体精神。村落日常生活空间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街头、院坝、广场、水井、戏台、茶馆等场所,其被视为一个平淡、重复、美好、自然而又真实的世俗世界。但是日常生活并不因此而平庸,“对生活的 ‘真实’感受最不可能建立在离奇印...

作者:李锋 郑万军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

本书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人口离开土地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村社共同体的内聚力下降,但市场经济的力量并没有彻底瓦解共同体的存在,当前农村社会仍然存在一种“底线式的共同体体”。

作者:郭亮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改革开放以来,小农与土地之间的“若即若离”关系维系了底线式的村社共同体,而随着土地经营主体的转换,这种底线式共同体的维系机制终于被打破。在一场国家和地方政府主导的“有计划社会变迁”模式下,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彻底脱离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甚至,由于具有推动农业发展的美好宏愿,很多地方政府在推动土地流转时毫不隐讳地使用强制手段。相比于单纯市场力量造成的共同体变迁...

作者:郭亮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本文的主题是关于东北亚区域信息通讯合作共同体的探讨,进入21世纪东北亚区域各国的信息通讯产业市场发展迅速,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表现最为突出。与此同时,东北亚区域各国的电子商务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在此基础上,东北亚区域各国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双边及多边信息通讯合作。中国加入WTO为东北亚区域信息通讯产业多边合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新机遇。东北亚各国具有很强的加强信息通...

作者:戚文海 赵传君 出版时间:2006年01月

本文的主题是关于东北亚区域科技合作共同体的探讨,众所周知,不同的经济技术水平会导致不同经济技术合作方式,而且可选择的方式同参与方的技术水平成正比。既然东北亚区域各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也是多样的,那幺各种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就都有可能予以实施。本文就东北亚区域各国科技合作的现状做全面分析。着重探讨东北亚区域各国科技合作的领域、方式、成效、问题与前景。提出建立东北亚...

作者:戚文海 赵传君 出版时间:2006年0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