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文分析了环境权益保障制度的目标,阐述环境权益保障制度的方法手段和制度体系的核心维度,介绍了环境权益保障制度体系的延伸框架。
本篇首先介绍了陕西医疗保障制度基本状况,然后把陕西省与其他国家医保制度进行比,并把较陕西与国内省份医保制度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安居乐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陕西在面对如火如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时,更加要重视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障性住房的社会保障作用,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下,陕西省住房保障制度需要进行完善和创新。
2007年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突破性发展,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快速推进。这项制度建设使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困难群众将达到3000万人。与此同时,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从2002年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来,呈现出保障人数大体稳定、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态势,全国城市低保对象人数已连续5年稳定在2200多万人。中国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基本形成...
本文首先阐述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低保对象人数已有回升,城市低保对象的户数有所增加,农村的社会救助依然有两种形式: 农村低保和农村定期定量救济。其次介绍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调整:虽然因物价的提高相应提高了救助资金,但依然存在下列问题,公布的低保标准相当于当地居民月人均实际收入的 22. 2%;实际补差相当于当地居民月人均实际收入的 9. 2% ;公布的低...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环境权益保障愈来愈成为环境政治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社会学、环境法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书主要基于环境正义的视角,探讨了环境权益保障的理论基础,基于翔实的调研资料和典型案例,梳理了我国环境权益保障的基本状况,总结了国际社会环境权益保障的基本经验,基于制度哲学的考量,对我国环境权益保障制度体系建设进行了构想。
随着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深入,城乡“二元”制的弊端愈加显露,推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一方面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是回应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而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间接目标与直接目标。间接目标主要是通过低保制度的城乡统筹发展,逐步实现制度制定、救助标准、保障对象、救助...
文章首先指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反贫困的重要制度创新。其次,文章回顾了2001年城市低保工作的重大进展。第三,文章预测了2002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最后,文章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反贫困进行了反思。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