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1993年世界人权大会举行以来,非洲共有9个国家实施了10期人权行动计划。这些行动计划对保障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做出了具体的安排,表达了执政者对促进人权保障的良好愿望。从各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历史数据及联合国普遍定期审议的相关报告来看,非洲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有助于在某些特定方面改善本国的人权保障水平,提高国际社会的认可程度,但...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相关规定,我国已在8所高校建立了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本文旨在回顾首批基地成立以来,在人权教育培训、理论研究、政策咨询、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发展成就,介绍2014年第二批5家基地遴选成立的有关情况,讨论基地建设目前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文章首先介绍了1995世界妇女大会溯源,主要包括《内罗毕前瞻性战略》、《北京行动纲领》等。接着,文章梳理了中国在妇女人权领域的变化以及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最后,文章提出包括妇女人权保护的主流化、增强《妇女权益保障法》可执行性的建议。
2015年,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分别开展了一系列与人权直接相关的立法工作。《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新的法律获得通过,《食品安全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刑法》《立法法》等现有法律得到修订或修改,与人权直接相关的其他一些法律法规也获得通过、修改或审议。与人权有关的国家立法工作得到了极大加强,但依然存在若干有待完善之处。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以20世纪90年代初为界,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在人权问题上进行了重大外交战略调整。之后中国开始积极主动地参加国际人权活动,在国际人权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一年来,中国在与国际人权条约机制的合作、与联合国人权机构的合作、参与国际人权对话和人权交流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2009~2010年,...
本章列举了2014年间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大事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形成了保障妇女人权的法律体系,而且形成了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保障妇女人权国家机制。近年来,我国保障妇女人权的法律政策顺应并推动了国际社会保障妇女人权的历史潮流,但从社会性别视角审视和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妇女全面发展的要求来看,我国妇女政治、经济、劳动和社会保障、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方面权利...
1日 民政部制定的《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细化明确了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制度,如规定儿童福利机构应当实行24小时值班巡查,无死角安装视频监控且监控录像资料保存期不少于3个月。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