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文章首先分析了2004年是国际唱片业的一个大转折,接着对数字音乐正在形成商业模式与手机音乐市场规模迅速发展作了研究,最后分析了驱动数字音乐时代到来的力量。
文章主要分析了美国文化产业中主要行业的发展概况,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制约因素及其负面效应。
2007 年 12 月 17 日, “ 音像业出版发行研讨会” 在杭州召开, 主题是 “ 发挥主渠道作用, 促进音像业大发展” 。 参会者来自音像出版社、 音像发行公司和新华发行集团。 与会者从各自的立场和角度, 对音像业的发展和前景作了充分的论述和讨论。 从会上总结的情况看, 音像业的未来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音像业的未来, 将朝向产品分化、 市场细化, 生...
文章通过对2005年音像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总结了音像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提出音像产业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
华纳唱片与环球唱片、索尼唱片并称全球三大音乐集团,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军中国市场,通过合并、收购等本土化策略迅速占领华语乐坛。在实体唱片销售量大幅度下跌的境况下,华纳唱片提出突破单一的“歌手卖唱片”的形式,拓展网络数字音乐市场,以高品质的音乐作为核心竞争力,凭借国际化推广的经验,依托大牌歌手,逐渐成为目前华语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的唱片公司。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四川音像业发展。首先,分析了2007年四川音像业发展现状。其次,介绍了四川音像业发展的产业链特征。接下来,分析了产业链上游,四川音像出版机构发展的状况。最后,分析了产业链下游,四川音像零售企业的发展状况。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音像业的产业构成与规模和音像产业的产品结构和价格结构。
总体来说,中国音像业在2003年有明显的进步:音像市场不仅在连续两年增长的基础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还在发行数量、发行品种和发行总金额三个方面都达到10年来的最高水平。但同时,品种不足,原创能力不强,市场回报不高等音像业的顽疾没有得到强有力的克服,大大制约了音像业的发展。此外,我国音像制品还面临“三低”的局面——低价,低购买力,低拥有量。因此,笔者认为...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