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农民的政治     检索到  133618  条相关信息

经典政治参与概念是指公民通过一定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公共政治生活政治行为。政治参与主体一般是指公民个体,政治参与活动主要包括公民个体投票、选举、主动接触和结社活动。在这些活动方式中,除了结社活动具有群体性特征外,其他活动都高度个体化。显然,一些团体性活动,比如利益集团活动,并不在政治参与研究范围之内。更重要是,政治...

作者:杨光斌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在关于近代乡村政治研究中,无论在具体观点和研究路数上有多大差别,官僚政治在县及以上层面,而乡下则主要是绅士和家族长老政治舞台,则是广为人们认可历史事实(费孝通,1999c:340~343)。

作者: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关键词:

随着宏观中国社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代,微观村庄社会结构、社会时空和政治文化形态也开始在现代性、和乡村地方性逻辑互通互融中去重新构建它在即将揭开21世纪历程中的形式与内容。这一时期人们更为惯常财富、权力和知识三元因素去重续对于村庄层级结构评价标准,进一步褪去了村庄社会本已淡薄政治色彩,使村庄政治成为村治精英和个别“大社员”所专有公共空间...

作者:吴毅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本文指出,当前农民合作社在信用合作实践中需要整合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相关发展规划等正式与非正式政治资源,一方面加强与地方政府依法依策互动博弈能力,争取行政合法性支持,积极拓展发展自主空间;另一方面赢得社员信任和支持,累积“期望资产”,夯实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基础。而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在合作社信用合作生命周期不同段,分别扮演好引导者、扶持者、服...

作者:赵晓峰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本文以举例方法例举了四个典型案例,时间从50年代到90年代反应出不同时期乡村政治发展变化,提出了两个有针对性问题,即什么是乡村政治特征及乡村政治与国家政治关联。本文指出,乡村社会基本上因自己政治、经济利益纠纷产生冲突,适时运用新国家术语将自己目的包装起来,以取得正当性,应对各种变化。

作者:张静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从理论角度审视,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正式参与一种补充,若积极引导、有效规范,必能在拓宽农民权益表达渠道、增强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丰富政治沟通资源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参与行为渗透性、参与手段粗暴性、参与规则非法性、利益要求狭隘性、参与意识落后性,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能力低下、破坏性较强,其负面效应远远大于正面效应。如若不...

作者:谢治菊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检视长期以来农村政策,不论是改革以来还是改革以前,都以从农民利益出发相期许,都强调以为农民谋幸福为目标。从这个角度看,不能说政策设计者心里没有农民,甚至说故意要折腾农民。但是,农村发展历史道路和现实境遇却显示,有相同政策出发点,却往往有大相径庭、大异其趣政策设计。即便在当下,有诸多初衷美好体制安排,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甚至蜕变为加害于民恶政。其中...

作者:赵树凯 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来源:《农村经济》发布时间:2024-09-25
关键字:精准扶贫;农民;政治参与;性别差异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