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在“第三部门”亟待发展的中国,如何扶持和培育中小型民间公益组织已经成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初期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要促进民间公益组织的茁壮成长,最需要的是创造有利于公益组织成长的环境或支持性体系。因此,在公益产业链中,支持型组织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立公益支持性体系的过程中,支持型组织NPI进行了积极探索,发展出公益组织孵化器、公益创投和公益广交会等创新项目...
这部分将一步步掀开“公益参与”潜力瓶的盖子,呈现公益参与将个人带入社会公共空间后所发生的种种变化,看一下它能否带来我们所一直追寻的公民特质。
目前在中国,大多数公益组织的社会营销更多聚焦于捐赠人市场,聚焦于受益人市场的并不普遍。同时,即便应用了社会营销,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缺乏对社会营销理论系统性的应用,很少深入了解目标对象的需求,不能从满足其需求入手推动目标对象自愿发生行为变革。另外,大部分公益组织将社会营销理解为简单的公益公告,例如,大部分进行艾滋病防治和儿童权利保护的机构往往停留在机构的形...
经过长期发展,陕西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数量和规模、服务于特定领域、长期坚持为社会服务的民间公益组织,各组织间、组织与政府间、企业间也初步形成了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格局。十七大以后,国家高度重视并鼓励发展社会组织,政策环境逐渐向有利于社会组织的方向发展,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支持性政策,各地也开始了社会组织孵化的尝试。但由于政治体制、国内外经济环境等原...
2015年,我参加中国灾后社区重建学习网络,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分享自己的生命历程,书写自己的公益之路。此次书写,除了与自己对话,也希望借此来不断追问和探询究竟是何种力量让自己献身并扎根于中国公益这块贫瘠而脆弱的土壤。这一年,正值我工作的低谷,迷茫而不知所措,有过考虑离开工作十年的机构,也想着离开公益行业,但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不断提醒,离开之后是否心安?
我国的教育类公益组织的发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崛起于21世纪,相对仍比较弱小。其功能和主要工作领域可分为公众倡导和公共政策影响、开发和提供多元教育资源、提供教育专业发展与技术支持、支教助学类的志愿者组织、各类公益学校、社会化学习类组织等。它们的活动空间、工作内容正在日益拓展,但也面临如何突破制度性的障碍、提升自己的治理水平和专业能力、建立可持续的工作模式...
公益行业规模日益增大,内部领域不断细分,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各个领域的壁垒和标准正在形成;捐赠方及社会大众越来越关心社会需求满足的程度、社会效果,以及效率和长效性;公益事业的自身发展以及公益产品供给的来源及方式的多元化,让受益人和捐赠人都有了更充分的选择,再加上全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到来,公益组织无可避免地受到浪潮的席卷,公益组织面对的问题日趋复杂、多变,...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公益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公益开始走向民间公益时代。这一时期,真正代表民间诉求和呼声的公益组织及微公益不断兴起和蓬勃发展,政府做公益及官方或半官方慈善机构的公益相对弱化。真正体现公益内涵但此前中国公益领域极其匮乏的公益特性——民间性与个体性不再稀缺,公益开始逐渐回归本性,政府行政色彩进一步被弱化。与此同时,组织化公益在公益领域所占据...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