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在2010年亚洲金融论坛上,香港特首曾荫权明确提出:要继续保持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是一个稳定而又充满活力的经济体系,我们的基础实力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简单的税制、优质的服务、发达的信息和没有管制的资本自由流动制度都是香港的优势。我们还有一个稳定和完全可兑换的货币体系,香港的法治和独立的司法制度更为经济的自由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加强...
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但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没有预期显著。中国政府的强力救市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克服了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教育培训市场热度不减,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增加,但培训市场的竞争加剧,风险投资进入教育培训领域的步伐放缓。与此同时,农民工职业培训“上热下冷”,民办高等教育生源出现萎缩。中国教育要增强竞争力和适应性,政府仍需加大教育投入...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不仅是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战略需要,也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形成的战略机遇。上海已经具备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具有鲜明的开放型经济特征。为把上海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贸易中心,中央政府应当制定正确的对外贸易发展方针并给予上海更灵活的自由贸易政策。上海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过程中,应正确借鉴和吸取国际经验,立足当前,上海...
金融危机是对国家执政者决策能力以及国家政策执行体系应变能力的检验,而应对金融危机考验的中国宏观调控则彰显出中国模式下的“中国智慧”。本章对金融危机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宏观调控所取得的成绩,在对此次危机中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应对举措比较分析后,从调控时机的捕捉、调控力度的把握、调控政策的搭配以及调控手段的选择方面归纳了应对此次金融危...
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揭示了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四点重要启示。金融危机中暴露出当前世界经济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理念、体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公平有效的国际货币新秩序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有利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建立一个空间布局科学的国际金融中心,对于中国金融企业参与国际金融竞争...
金融危机下的“国进民退”现象值得关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短期政策性因素来讲,与为救市而采取的大规模干预措施有关;从长期的制度因素来看,这与现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密切关系。在国有经济资本意识日益强化,竞争力有所提高,政府有更多财力支持国有企业、政府尤其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的今天,这种不平等就很难避免地导致“国进民退”现象。其深层次原因又与近年来重发展、轻改革,...
受益于石油价格的攀升,2008年中东国家经济普遍获得了高速的增长。随着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大,各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导致对石油需求的降低。受金融危机通过石油价格变化的传导作用,2009年中东经济发展较上一年明显下降。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石油价格的回升,2010年中东经济有望逐步好转。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仅分析金融危机对中东...
金融危机演进可以分为孕育、引发、爆发和深化等四个重要阶段。每次金融危机既有共性,也具有特殊性,日本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政策失误以及资产泡沫所导致的,而东亚金融危机则是内外经济失衡和制度性缺陷等造成的。通过对美国本轮金融危机的分析,特别是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做一个差异性比较,可以看出,两次危机在危机根源、演进路径和影响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也存在历史背景、诱发...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