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起实施。从此,中国农民的合作社第一次有了合法身份,能够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与其他类型的经济实体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开展经济活动。法律颁布一年多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未来的走势又将如何?本文试图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做一些探讨。
首都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必然需要更多兼具市场经济意识和农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力,但是目前北京市农业劳动力的平均素质却在逐渐下降,要破解“谁来种地”这一难题,必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培育。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有文化、懂技术、善创新、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农户及产业覆盖面均不断拓宽,服务功能逐步健全,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规模与短缺同步、成效与问题共存、规范与失范并行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关键要素缺乏、金融服务不足、扶持体系有待完善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必须强化政府扶持,明确政策的阶段性着力点,促进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加快地方性法规立法进程。
第一个发展时期从20世纪20年代到1949年。这一时期的合作社运动,分为三个分支,一个是民间发起的合作社运动,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发起的合作社运动,还有一个是共产党发起的合作社运动。这一时期的合作社,是以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农村运销合作和信用合作为主,大部分处于分散试验阶段。第二个发展时期从1949年到1982年。这一时期的合作社,以建立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