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传统基础设施     检索到  50820  条相关信息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载体和纽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因为在农村基础设施里,很大一块是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来提供,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和不断巩固的长效机制。

作者:李倩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基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传统向新型推进的现代化视角,在将新型农村基础设施划分为信息、融合、创新三种类型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江苏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并对江苏省2021年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主体单一,...

作者:黄惠春 王雅婧 姚淑仪 温雅玲 叶子豪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共识。世界各国为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抢占数字经济战略高地,正积极布局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我国自启动“东数西算”工程以来,各地陆续加快部署数据中心集群建设,致力于培育数据中心发展生态,为数字经济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全面梳理了数据中心的发展背景和演变历程,分析了四川数据中心发展中的规模、布局、能效及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

作者:郭涛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

西方发达农业的成功经验证明,要实现传统自给性农业向现代商品性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发达的和完善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与之相配套。中国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文在对有关农业基础设施基本理论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中国农业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做一提要式的探索。

作者:陈文科 林后春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贵州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呈多元责任主体共同参与、多元保护模式共同进行、部分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高度重视及有效保护的可喜局面,但依然存在着火灾频繁、过度商业化、千村一面等问题。贵州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应继续完善普查调研,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教育宣传,并将传统村落纳入财政预算,从而使传统村落及文化得到合理保护及传承。

作者:杨帆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本文认为中国已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大批古建筑得到及时修复,传统村落消亡速度减缓。但传统村落保护仍面临法律法规不健全、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消亡迅速等困境。本文建议未来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完善普查调研,对传统村落实施分类保护、分级管理;建立“保护责任追究制”,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培育、提高原住民立体...

作者:“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川渝地区传统村落与周边环境协调,保护与修缮工作也在有序展开,非遗项目保护措施逐步完善,传统村落原住居民保护意愿增强。川渝地区存在的问题;原住居民在保护工作中被边缘化;保护规划理论与实际脱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龄偏大等。本文认为当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要以人为本,活态传承;以保护为主,有序开发;注重传承创新,重建乡土文化。

作者:龙明盛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本文认为河南传统村落因其地形、文化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河南传统村落生态环境基本保存完好,地区特色旅游业蓬勃发展,但也存在空心村、保护性破坏、过度开发、习俗变异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与各社会团体及个人采取有效手段,既能使原住居民因为拥有这样宝贵的资源而获得利益,又能保护村落生态并活态传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陈勤学 许少辉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