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价格效应     检索到  31622  条相关信息

房价是影响商品房供需的重要因素,房价的高低和变化趋势关系到百姓的居住条件能否切实改善和以住宅产业拉动内需政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2001年7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全国商品住宅的平均销售价格是2137元/平方米,比2000年同期涨了205元;从全国31个地区看,北京房价最高,每平方米为4771元,其次为上海,每平方米售价为3297元。国家统...

作者:夏翊 出版时间:2002-02-01

按照劳动经济学理论,劳动力市场既是指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相互作用的一个场所,同时也体现了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的一种经济关系,是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双向选择来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一种机制,体现的是一种基于人类劳动的交换关系。从市场角度分析,劳动者、用人单位、工资及市场组织者是构成劳动力市场的主要要素,而劳动的产生是这些要素发挥作用的前...

作者:出版时间:2013-04-01
关键词:

2018年河南居民消费价格“稳中有变”,同比上涨2.3%,由“1时代”变成“2时代”。“七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齐涨”。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同比涨幅最大,达到6.1%;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波幅最大,扩大3.1个百分点。服务类价格上涨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的主力军。预计2019年河南省居民消费价格仍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作者:崔理想 出版时间:2019-06-01

2013年,河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9%;2014年支撑和抑制的因素并存,预计河南省居民消费价格将会平稳走高,呈现较温和的上涨态势。

作者:刘明宪 郑东涛 田少勇 王建国 出版时间:2014-03-01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一直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大致来看,进入21世纪后自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农产品价格已经历两轮大幅度上涨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4年,第二个阶段是2007~2008年。比较而言,第二阶段持续的时间长,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明显比第一阶段大。其中,2004年、2007年和2008年,农产品生产价格较上年涨幅分别为13.1%、18.5%和...

作者:李国祥 出版时间:2016-05-01

新农合在吉林省经过十几年的运行发展,更好地满足了农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但农村居民的医疗经济负担也在不断加重,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是否真正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福利水平成为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整体消费行为入手,用消费者实际的医疗服务消费和一般非医疗服务消费选择来间接代表消费者福利,基于当期效用和生命周期效用两个层次综合考察新农合的福利效应。通过对利用效应、...

作者:王一 出版时间:2017-12-01

近年来,蔬菜和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广州蔬菜价格非理性波动的原因包括:“蛛网效应”引起的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种菜成本提升、物流费用高企、流通渠道过多、超市收费多等因素叠加引起了蔬菜终端零售价格的暴涨。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了“农超对接”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农超对接”模式虽然存在着诸多惠民利民的好处,但是这个模式作为一种行政化的调节手段,既无法达...

作者:阮晓波 出版时间:2011-09-01

随着加入WTO,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也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居民收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821元,约为1978年的139倍。然而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拉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仅为0.317,从2000年开始基尼系数就越过0.400,2016年达到0.46...

作者:出版时间:2020-08-01
关键词: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