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中部沿黄河生态走廊     检索到  38853  条相关信息

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国家“两屏三带”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不仅是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且影响整个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本报告构建了生态安全屏障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熵值法等多种方法与手段对该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作者:李明涛 台喜生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中部沿黄河地区是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试验区之一,沿黄河生态走廊不仅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加快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兰州、白银、永靖3市县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其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生态建设侧重度、难度、综合度进行综合...

作者:李明涛 王翠云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西北地区由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组成,从新疆至甘肃河西走廊以及青海、宁夏、陕西形成了一条生态走廊。西北地区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稳步推进,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效果明显,生态文明建设带动转型发展。西北生态走廊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荒漠化、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与贫困相互交织等问题。本文在分...

作者:李文庆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中国构建的“一带一路”框架中,共建国际大通道和经济走廊建设被置于重要位置,其中,新亚欧大陆桥建设居于前列。为此,我们对新疆、青海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研究分析了地域情况及重要作用,对其中优势作了详细论述,对建设所面临的宏观层面的挑战及困难进行了分析汇总,给出了新疆、青海参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作者:阿不都艾尼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黄河全流域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具有极大差异,牵引其全面发展的可选载体只能是旅游,通过旅游业的引领带动作 用,让沿黄地区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能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并与国家 “一带一路” 倡议相衔接,推进国家战略的实施,再造黄河旅游,进而再造黄河,重新赋予华夏中心再发展之芯,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黄河晋陕大峡谷区域地跨我国中部和西部两大地带,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基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启动,黄河晋陕大峡谷区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本文在分析大峡谷区域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大峡谷区域综合开发与生态保护思路、总体任务、空间布局、重点工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薛健 张贵凯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合肥经济圈中合肥-六安工业走廊正在崛起一个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积极促进“合六一体化”,突出规划对接、产业合作、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努力把六安建成合肥经济圈加工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之一,依托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推进合六工业走廊、新桥国际产业园和舒三工业集聚区建设,把合六工业走廊建设作为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和引领全市发展、呼应“一圈一带”的...

作者:赵士厚 潘源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青海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资源富集、形态多样、内容庞杂,内含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水利文化等,源头性、多元性、互鉴性、生态性特征明显,在黄河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报告在梳理青海黄河文化特点、肯定已有成绩的前提下,从构建青海黄河文化标识体系、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强化黄...

作者:毕艳君 出版时间:2022年09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