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在社会政策这一学科领域,中国学者的起步很晚。尽管在1930年代我国已有以“社会政策”为书名的译著出版,但其一直未能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不仅有政治生态和意识形态的原因,也有经济形态的问题。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得益于对国家与市场关系的研究,而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不长,对问题的研究还处在初步阶段。
对民族学学科史的“重新证实”,几乎见诸所有解读民族学是什么的论著、论文、文章之中,而且不可避免地与人类学相交集。既然这种“重新证实”已经成为“行规”,故本文在以民族学的学科设置为主题的讨论中,也不可避免地会追溯学科史的一些背景。中国学界对民族学的学科解读,首推90年前蔡元培先生的《说民族学》一文。而随后出现、延续至今的“重新证实”,虽然不断丰富和完善着民族学...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从一个农业人口占近90%的农业国家70741796转变为人均GDP 8900美元70741797、城市化率达到58.52%70741796、高铁通车里程达到2.5万公里70741799、移动互联用户数量达到11亿人70741800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一个人口缺乏流动的静止社会转变为一个人口有序流动的开放社会;从一个低劳动成本的生产...
文章首先回顾了明确的方针政策: 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其次,文章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务军队和国防建设、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综合建设等方面分析了2002社会政策。最后,文章总结了2002年社会政策的基本特点并预测了2003年社会政策的基本走势。
2001年,民政部门为推动社会事业的较快发展,加大了有关社会政策的制订和发布力度。主要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福利服务、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社会救助、民间组织管理与发展、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布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对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介绍城市科学发展概貌,包括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的发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逐步走向学术前沿。阐述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建设和完善城市科学学科体系。关于中国城市科学学科发展展望,城市科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的前景,城市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发展中的学科(群)。
有关社会法学的理论研究好比一块正待开发的处女地,只是刚刚破土动工而已。
本文在分析我国改革发展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社会领域改革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一观点,并基于我国以政府管理为主体的社会发展模式,从完善领导机制、健全组织架构、出台改革意见、制定发展规划四个维度构建中国社会建设的宏观制度体系,试图从战略设计的层面探讨我国社会建设将如何破题。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