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老工业基地转型过程的“意外后果”就是大量工人的失业,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失业后寻求再就业机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是,女工的失业及再就业过程往往由于社会性别视角的缺失在这个过程中被忽视。本文运用个案访谈、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研究了老工业基地转型过程中女工失业及再就业过程,揭示女工再就业过程的社会排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以及由此带来的女工利益的损失和不...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举办下岗女工劳动力交流会、为下岗女工解决再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全国各地许多政府有关部门庆祝“三八”妇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1997年某省会城市在“三八”妇女节接二连三地举行了好几场规模较大的交流会。然而,交流会的最终效果实际上微乎其微。问题主要出在下岗女工身上吗?在本次的追踪研究中,我们对主办单位各层面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用人单位的招聘、管理...
天津市妇联通过为下岗女工提供小额信贷扶植其创业微型企业、通过妇女创业服务中心孵化中小企业、通过开发式培训提高广大下岗女工的再就业能力等多种方式, 持续、有效地解决了下岗妇女的再就业问题, 促进了下岗女工就业观念的转变与创业精神的树立, 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第三产业队伍的壮大, 对天津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报告是从宏观角度对女工的探讨。报告首先介绍了女工变动的基本情况,其次对女工的群体更替表现出群体性更替、空间性更替、行业性更替和来源地更替这个几个方面做了分析,同时介绍了新女工群体,最后是对世界体系视野下的女工群体命运的讨论。
个体生命带有其社会世界的印记,剧烈变迁的时代尤为如此(埃尔德,葛小佳,1998)。当中国的人们谈及已经过去的20世纪时,他们中的许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把个体经历同解放、反右、“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和市场转型等一系列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成功者或许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为那段艰苦岁月的磨练,失败者则将自己的落魄归结为那段偏离常轨的曲折路途(米尔斯,2001)。本研究选择经...
2002 年始, 西北工业大学妇女发展与权益研究中心与西安市工会、 妇联再就业服务中心合作启动了边缘劳工支持网络项目。项目把第一个目标群体定位在家政工上。 在进行了一年多的支持小组、 劳工教育与骨干小组培训后, 在西安市工会的支持下, 2004 年 9 月 23 日, 由清一色的家政女工组成并经过选举产生的家政工工会成立了。 这是中国第一个家政工工会, 隶属...
文章首先分析了辽宁、武汉、郑州、北京下岗问题的基本现状。其次分析了下岗人员的基本动向与特点。最后提出再就业措施及其思路。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