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脱贫攻坚进行时·易地安置点报道之四】斜文村:坉上彝寨易地安置点“六搬五近”展新颜
作者:杨秀国徐靖戴弢   发布时间:2017-06-08  编辑:王旭男

本网讯 (记者 杨秀国 徐 靖 戴 弢) 走进斜文村坉上彝寨易地安置点,远远地就能听到安置点传来的隆隆机械声,家家户户都忙碌着建设新房,有的搅拌砂浆,有的扎钢筋,有的砌砖,群众建新房、搬新居的迫切愿望让安置点好不热闹。

斜文村党总支书记张才珍告诉记者,安置点从今年4月启动以来,镇村干部多次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宣传动员生存条件差的群众搬入安置点,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安置点群众的宅基地、水电路、进场公路都是镇村帮助协调的,村干部分三个段对整个安置点分片负责。有的群众自己建设,有的群众几家联合建设,有的群众承包给施工队建设,目前已联系6个施工队到安置点为群众建房。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信用联社全力参与建设工作,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在建设中的资金等问题。

(安置点上忙碌的群众)

“群众缺什么,我们补什么。哪怕苦一点、累一点,我们都苦得值得,那怕是脱成皮,我们的辛劳也很值得。”说起近段时间的工作,张才珍觉得群众满意才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

天星镇位于大关县北部,国土面积406平方公里,辖16个村425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18798户64932人,是全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乡镇,最高海拔2560米,内昆铁路、彝岔二级公路穿境而过。有汉族、苗族、彝族等9种民族,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5601户20594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为确保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镇党委政府采取发展产业、劳务输出、易地搬迁、发展生产、发展教育等措施,力保全镇14个贫困村如期脱贫出列,5601户20594人脱贫奔小康。

(斜文村坉上彝寨易地扶贫安置点)

斜文村是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是大关县彝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要代表地之一。全村国土面积20.6平方公里,19个村民小组1072户323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9户936人、彝族220户1240人,彝族占38%。

斜文村坉上彝寨易地扶贫安置点是大关县2016年规划实施的30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之一,计划投资2824万元。按照高搬矮、远搬近、寒搬暖、散搬聚、危搬安、差搬好和近村委会、近学校、近卫生室、近乡村公路干线、近城镇“六搬五近”原则,动员苦寨、沿山等19个村民小组生存环境恶劣的122户477人进行搬迁安置,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413人,坉上集中安置77户331人,分散安置45户146人。群众的宅基地采取土地相互置换等方式进行,每户面积在64—88平方米之间,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搬迁户中,最远的水塘村民小组搬离原居住地达5公里,最近的苦寨村民小组也有1公里,安置点海拔1600米,距镇政府驻地18公里。

“我家原来的房子也垮了,我从沿山一组搬到坉上来差不多五公里,搬来子女上学、看病都方便。”沿山第一村民小组搬迁户陈正金一边忙着干活,一边说着搬迁的好处。

(建设中的安置点)

斜文村坉上彝寨易地扶贫安置点由云南城市规划设计建筑院进行规划设计,严格按照地质灾害、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标准进行评估,围绕“实用、安全、宜居”的总体思路,采取统规自建的方式,把房屋建设与彝族文化有机结合,依山就势,原汁原味体现乡村淳朴风貌。规划建设3—5个50立方米沼气池、养殖小区和“一水两污”设施,实现人畜分离、厨卫入户、功能配套的舒适民居。目前,全村完成民房基础开挖122户,地圈梁65户,一层打板27户,住房建设2160平方米,修建进场公路1.2公里,文化活动室等已完成建设。

镇村干部及驻村的大关县农村信用联社扶贫工作队多次召开群众会议,宣传建房补助、贷款、购房优惠等政策,与群众商议搬迁后的生产生活等问题,增强群众搬迁的积极性。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为方便群众取款、转账,在安置点专门设置了惠农支付点。县住建局派技术干部蹲点指导,确保建设质量。镇政府与建材供应商签定担保协议,群众可赊购建筑材料。镇村加强对贷款农户的监管,确保资金用到实处。

安置点在建设中,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平华,市委副书记王忠,县委书记陈刚,县委副书记、县长巫运松等各级领导到实地调研指导,对规划建设、一水两污、产业发展、教育发展等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安置点更加科学有序。

“感谢党和政府帮助我们在村委会门口修了新房子。隔公路也近了,隔卫生所也近了,小孩读书也近了,我们也放心出去打工了。”说起搬迁后的生活,铁厂第三村民小组搬迁户张才彬显得特别踏实。

安置点围绕“短能脱贫、长能致富”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黄牛、仔猪养殖,大力发展核桃、中药材、烤烟种植,计划成立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发展集体经济,60户养殖黄牛600头,10户规模养殖土鸡5000只,开展技能培训1000人次。目前,已种植核桃6000亩、黄柏6614亩、漆树1500亩、烤烟1000亩,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内容时间:2016-08-20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