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伊力哈木·沙比尔赴克州扶贫考察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15  编辑:wangximing

新疆网讯(记者宋建华)4月1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伊力哈木·沙比尔带领的扶贫考察组来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对当地的扶贫项目进行了考察,并送去了新的扶贫项目。乌鲁木齐市将按照群众需要什么项目就建什么项目的原则开展扶贫工作,确保帮扶项目真正惠及当地群众。 

扶贫项目惠及当地群众

4月的阿克陶县巴仁乡阔洪其村,春暖花开、春耕正忙。考察组来到乌鲁木齐市在阿克陶县援建的扶贫项目之一的阔洪其防渗渠考察,附近的村民纷纷赶来,想见见为村子修渠的人。 

阔洪其村距县城10公里,有846户3081人,贫困户418户1269人,是国家级贫困村。2011年,乌鲁木齐市投资190余万元修建了两条5公里长的防渗渠,项目于2012年竣工,使得该村及临近村庄的5283亩土地得到了灌溉。 

伊力哈木·沙比尔详细询问了水渠的建设使用情况,听说防渗渠修成后,当地水利用率大大提高,耕地亩均增收30元,户均增收159元时,伊力哈木·沙比尔说,扶贫就是要这样短平快见实效、实惠广的项目。 

随后,伊力哈木·沙比尔又来到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于2002年援建的阿克陶县天山中学,考察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配备及学生学习状况。 

该学校自从天山区援建后,一直由乌鲁木齐市帮扶支持,如今该学校在校学生676名,解决了巴仁乡5个行政村学生上初中的难题。 

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传出,伊力哈木·沙比尔轻轻推开八年级一班的教室,20多名学生正在上数学课,伊力哈木·沙比尔静静地站在教室后面听课,并不时点头。 

“刚才学的什么内容?”“双语学得怎么样?”下课时间,伊力哈木·沙比尔跟学生木太力甫·肉孜聊了起来。 

伊力哈木·沙比尔出了一个考题,木太力甫·肉孜很快答了出来,伊力哈木·沙比尔高兴地说:“孩子们在这个学校上学,我放心。” 

伊力哈木·沙比尔说,教育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扶贫要从根子上抓起,只有让孩子们掌握双语技能和先进的文化知识,才能走出乡村做栋梁之才,从根本上脱贫。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重点

在考察期间的座谈会上,伊力哈木·沙比尔说,除了在原有扶贫项目的基础上,结合自治区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深入开展“三民”活动,乌鲁木齐市今年将重点从直接用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以及支持贫困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提高贫困农民劳务技能、开展扶贫业务培训等方面进行帮扶。 

乌鲁木齐市对口帮扶地区根据当年扶贫开发总体规划,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及点对点、不重复、实名制的要求编制两年滚动对口扶贫计划,扶贫计划由双方政府共同研究决定。 

伊力哈木·沙比尔强调,今年开始,对口扶贫项目要纳入当地政府投资计划进行审批和管理,并面向社会公示,资金使用接受自治区下派对口扶贫地区的工作组监督与指导。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资金拨付按照首次拨付30%,第二次按项目进度拨付50%,竣工验收后拨付20%的原则运行,并严格项目验收方式。 

伊力哈木·沙比尔说,对于帮扶对象,乌鲁木齐市将按照群众需要什么项目就建什么项目的原则,同时通过完善帮扶机制及资金管理使用,确保将帮扶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确保帮扶项目真正惠及当地群众,让更多人脱贫致富,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据了解,从2011年起,根据自治区做好扶贫开发包村工作的安排,乌鲁木齐市开始对阿克陶三乡六村进行帮扶。


内容时间:2014-04-1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