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山西右玉县——从不毛之地到绿色海洋
作者:张海荣   发布时间:2015-02-26  编辑:谢心言

地处晋西北边陲的国家级贫困县右玉县,解放前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山岭和尚头,十年九不收; 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如今的右玉,蓝天碧水,水秀山青,满目苍翠,绿海荡漾。绿色锁住了肆虐的黄沙,昭示着环境已经改变;绿色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 人,意味着生态日益良好。

右玉的绿化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绿化右玉、决战贫困,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58年来,从最初 的两个窝头一把锹到大规模的机械化绿化,作业工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凝聚在全县干部群众心中的“绿化右玉”的信念却始终没有变。58年过去了,右玉县 从解放初仅有残林8000亩,增加到现在的150多万亩;从解放初森林覆盖率不足0.3%,提高到现在的51%,高出全国平均值30个百分点。往日的不毛 之地如今变成绿色海洋,右玉得到了“塞上绿洲”的美名,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山西省生态建设红旗县”的美誉。右玉人民 创造塞外高原生态奇迹的功绩,已经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右玉干部群众坚持绿化荒漠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路

1949年,右玉人民获得了政治上的翻身,但恶劣的自然条件仍然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存发展。风沙干旱造成全县的沙化面积达到225万亩,占全县 土地总面积的76.2%。全县年平均气温2~4摄氏度,年降水量443毫米。一年中6级以上大风天气平均为28.8天,最大风速为20米/秒,春季最大风 力可达9级。

面对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退路,只能改善自然,美化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这是摆在右玉干部群众面前的唯一出路!右玉和周边大 多数县市一样,地下深埋着丰富的矿藏,而右玉人却没有选择及时致富的路子,他们没有进行开发煤炭等破坏自然的活动,而是一锹一锹地把家乡每一寸土地都绿化 起来。

58年后的今天,右玉的干部群众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来到右玉,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呼吸着充满植物味道的清新空气,人们难以想象,这里是一个距毛乌素沙漠不足一百公里的北国小城。

这幅壮观的景象不是一天完成的,绿化之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

在右玉,人们能随口说出17任县委书记的名字和他们许多感人事迹,尤其为人称道的是他们后任继前任,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造林绿化不动摇的坚定 信念。右玉刚刚解放,担任右玉第一任书记的张荣怀就认定,只有大面积造林,才能彻底改变右玉的荒凉局面。他带着一张右玉县地图,一部《朔平府志》,用两个 月的时间,踏遍右玉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详细考察了解右玉的水文资料,磨破了两双鞋,亲自主持绘制出右玉绿化远景规划图。从此,张荣怀带领右玉人民向荒 山开战,植树种草,希望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绿化右玉的蓝图。58年过去了,这张规划图纸虽然发黄变旧,随后的16任县委书记却视为无价的传家宝,靠着 这个传家宝传承着老书记绿化右玉的理想。他们中的大多数一年之中1/2的时间在农村。每逢下乡,很少在乡镇机关吃住,而是乐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极大地 鼓舞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的信心和勇气。群众中至今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书记进村催绿化,讲的都是大实话,青山绿水挡风沙,口外女娃口里嫁”,讲的就是一 任任书记们动员农民上山种树的事儿。头几任书记植树种草的方法是“哪里能活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重点抓了自然环境的改善;后几任书记着力抓了生态、 旅游的综合发展,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促进。其间由易而难、由浅而深、由粗而细、由点到面,一步一个脚印,一任一个台阶。这是一场风雨无阻、百折不 挠的接力赛,没有畏惧,不能歇脚,只能勇往直前。

党员树立榜样形象

58年来,右玉县委、政府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林要造、树要活,不搞数字造林,不搞形式主义。从县委书记到普通干部,都胸怀一个共同的绿色理想,都怀抱一种造林至上、顽强拼搏的信念。

他们早已习惯了脚踏一双胶鞋、手握一把铁锹、与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的野外生活。为了植树造林,许多同志顾不上陪侍多病的父母,许多青年推迟了预 定的婚期。狂风能吹折树苗,流沙能掩埋树苗,却从未动摇党员干部植树造林的坚强意志。无数次今天栽苗,明日沙埋;多少树今年成活,明年夭折。这一场场人类 播撒绿色与风沙吞噬绿色的“拉锯战”,磨练了党员干部的意志,坚定了他们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一代代党员干部怀着坚定的信念,负重前行,勇于进取,在失败 中汲取教训,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带领群众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绿化攻坚战。余晓兰,一位普通平凡的共产党员,从1992年县委、县政府发出鼓励农民开发治理 “四荒”的号召后,她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造林治荒中去,现在她所承包的几万亩荒山,如今已是绿荫盖地,一派勃勃生机,余晓兰已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

荒山变绿人有情,右玉的干群关系在共同的绿化事业中,变得更加密切。如今,右玉不仅能够搞好每家每户的绿化,而且还能成功地组织千军万马齐上阵的绿化大会战。这其中,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和骨干纽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右玉属半干旱地带,年降水量少,境内山口多,狂风裹挟沙尘长驱直入。这样的自然条件,别说栽树成活难,就是栽树本身也不容易。上世纪50年代 初,在第一次治理黄沙洼中,群众当年栽下的大批树木,第二年春天便被风沙掩埋。干部群众擦干眼泪,再次投入到治理黄沙洼新的战斗中。

他们根据不同的地貌条件,分成几班人马深入细致地考察风沙的成因和规律,认识到根治风沙仅靠栽树还不够,必须辅以种草,以固地表土壤、留住水 分。在治理黄沙洼的过程中,成功地阻止了风口带的沙丘移动,为全县大面积造林提供了经验和样板,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昂扬斗志,坚定了植树造林的信念和决心。

经过58年坚持不懈的奋斗,右玉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全县沙尘暴天数比解放初减少了50%,在林地影响的有效范围内,平均风速降低了 29.2%,减少了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近年来,全县沙尘暴天数比解放初减少了50%。由于林草树木逐年增加,地表的径流量和水流 含沙量比造林前均减少了60%。

自强不息  矢志不渝

解放前的右玉,穷到什么样子,是难以想象的。刚刚解放时,右玉人民的生存条件还未得到多大改善,就遭遇到1952年的严重干旱,当时国家没有太 多的力量实施救助,右玉人民没有向国家伸手,而是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宁让自己挨饿受冻,也不让绿化停顿。他们备足了第二年春季栽树的口粮,栽树6万 亩,创造了大灾之后大造林的奇迹。

在右玉,植树造林是群众的自觉行动。从上世纪中叶第一批投身植树造林改造右玉的干部群众,到新世纪仍然将值树造林作为首要工作的年轻一代,大家怀着共同的理想,植树造林、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优良传统始终得到很好的传承。过去,人们的收入低,栽树造林按亩 发放救济粮,“以工代赈”。如今,人们的收入高了一些,每当植树造林遇到困难时,人们就会自觉捐款购买树苗。植树造林的信念已深深植根于右玉人民的心中。 王占峰,牛心乡老墙框树人,一位老实巴交的山区农民,抛妻别子,只身扎根在山沟深处,倾心绿化事业20年。

生态效益催生经济效益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县委、政府的号召下,群众又在种植经济林上做文章。县里组织农村有种植经验的农民到种植果树成功的邻近 地区考察,启发了他们种植经济林的思路。丁家窑乡的田生龙在初次考察之后自认为学得不够扎实,又多次自费学习,还购回很多果树种植资料,遇到疑难问题,就 跑县林业局找技术人员指导,他在村里的河滩地做试验,掌握了在当地栽种经济林的技术。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承包了7亩河滩地,栽种了黄太平、黄魁等多个 苹果类树种,一年产果1万多公斤,年收入达1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果树、杏树发展到1000多亩,人均1亩经济林。

右玉的植树造林年年稳步推进。在58年间,先后绿化了几十座山梁和数十条深沟。随着经济林效益的显现和科技示范户的带头促进,右玉经济林发展步 伐不断加快,全县形成了乔、灌、草立体种植,针、阔叶科学布局,立体化、多功能、复合型的生态植被体系,实现了生态促畜牧、畜牧促经济、经济养生态、生态 宜人居的良性循环。

生态环境的改善,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直接的利益,人均收入明显提高,更带动了经济的全方位发展。仅去年一年,来右玉旅游参观的总人数就达到了50 多万人次,生态旅游成为右玉新的增收亮点。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中了这片热土,到去年年底全县共引进项目22个。右 玉的生态优势日益体现,成功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秉持崇高的为民执政理念

右玉县委、县政府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历经58年,随着一场场战役的不断胜利,植树造林、造福家乡已形成强大的社会感召力,踏实工作、为民造福、不图名利已成为当地良好的社会风尚。  

右玉的植树造林始终走着一条良性发展道路。无论是六七十年代的一些政治运动,还是改革开放后开始出现的一些短期利益诱惑,都没有对右玉的植树造 林形成较大的影响和干扰。上世纪60年代,关毅、马禄元、卢功勋、常禄等数任县委书记坚持不看风向重实事,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求实精神,做到了对党负责与对 人民负责的高度统一。改革开放以来,袁浩基、姚焕斗、师发、靳瑞林、高厚、赵向东等继任者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全县的中 心工作始终锁定在造林绿化上,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农民承包荒山造林,实现了群众造林绿化的热情不减和步伐不停。

经过年复一年的造林绿化,终于换来了右玉今天的蓝天碧水和生态畜牧双丰收的大好局面,如今,右玉的生态、畜牧、旅游三大独特品牌,正成为右玉人 民彻底脱贫致富的坚强保障。截至2007年底,右玉成功地实现了四个“一半”:全县林地面积占到全县国土面积的一半;种草面积占到全县耕地面积的一半;畜 牧业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生态经济占到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与此时同,还开发了具有浓厚边塞风情的生态旅游,建起了一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和畜产品加工基地,右玉的土豆、莜麦等小杂粮已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如今的右玉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

内容时间:2010-02-2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