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科技扶贫的汾西实践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25  编辑:崔月

脱贫后返贫是扶贫攻坚中值得关注的现象。靠什么持久脱贫?我省科技部门进行了有益探索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山西省科技扶贫行动计划今年重点围绕58个贫困地区及10个深度贫困县,加大科技产业扶贫引导计划项目和“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力度,重点推进一批科技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并加大贫困地区乡土科技人才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我省目前科技扶贫究竟有着怎样的探索实践?成效如何?借鉴意义又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奔赴汾西县,对几个贫困乡村的科技脱贫实践进行了调查走访。

  靠天没饭吃 端上科技碗
    汾西县永安镇后加楼村位于县城东部8公里处,是省科技厅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
    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62岁的陈银有始终生活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之前,全家收入仅靠五亩三分地,每年种玉米收入不到3000元,还得靠天吃饭,贫困户的帽子一度让他抬不起头来。2015年,村里流转土地,组建了玉露香梨种植专业合作社。2016年1月,陈银有承包了50亩梨园的管护工作,通过参加省科技厅举办的梨树工技能培训,提高科学务农本领,成为独当一面的熟练梨树工。当年,陈银有梨园务工收入2万元,家庭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成为后加楼村第一批脱贫户。2017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4万元。今年,他在山西省“三区”人才玉露香梨产业集成技术专题培训技能竞赛中取得三等奖的好成绩。记者看到,虽然年过花甲,陈银有的精气神很足,他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赶上了好时代,又学会了一技之长,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靠自己的双手就能过好日子。
    省科技厅驻村干部郭源远介绍说,后加楼村种植“玉露香梨”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种植时经验不足,相继出现了黑叶病、霉心病等。后来,农科院果树专家进行了课堂培训和手把手指导。目前,该村按照全省“一村一品一主体”战略要求,依托省农科院果树所,建立了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建成种植基地800余亩,栽植玉露香梨2.3万株,高标准、高质量现代生态经济园已见雏形。去年底,后加楼村通过发展玉露香梨产业实现了整村脱贫,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科技+农业”的产业扶贫新路,“美丽加楼,世外梨源”主题特色文化小村镇正在形成。

    科技进了村 养殖出国门
    汾西县和平镇和平村是省科技厅在汾西县定点帮扶的5个贫困村之一。2016年5月,驻村工作队在产业脱贫方面,量身定做了精准脱贫5年实施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制定了食用菌栽培和黄粉虫养殖两个脱贫产业实施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完成了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
    2017年3月,在前期成功示范的基础上,和平村将黄粉虫养殖作为“一村一品一主体”脱贫产业。两月后,在政府切块资金65万元支持下,黄粉虫孵化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1月,村里建设了黄粉虫养殖基地,目前已建成养殖大棚5座,养殖规模5万盒。省科技厅投资50万元与汾西县康瑞莱生物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年产300吨黄粉虫干虫加工基地,并顺利通过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口资质验收,形成了黄粉虫产、供、销一体化格局。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脱贫,今年省科技厅开始推广散户养殖黄粉虫,并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支持。王新红、兰福平是村里的贫困户,在技术人员帮扶下,每人带头养殖一个1万盘的黄粉虫大棚,一个棚一年能达到20万元毛收入,2017年底他们成功摘下“贫困户”帽子。
    驻村帮扶队员吕宁告诉记者,黄粉虫烘干基地和种虫孵化基地由山西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打造,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康瑞莱生物科技贸易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培训,并通过和养殖贫困户签订协议,回收黄粉虫。目前,和平村已有87户贫困户通过养殖黄粉虫、在公司打工或入股等方式参与到黄粉虫产业。
    和平村还依靠黄粉虫养殖发展相关产业,建立了汾西县金蝌养殖合作社,推出“黄粉虫鸡蛋”。据介绍,一部分贫困户通过散养鸡,按照标准进行喂养,使产品达到收购标准。一部分贫困户去黄粉虫养殖场打工养鸡,提供劳动力。黄粉虫鸡蛋不仅让贫困户从中获益,还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带动更多村民脱贫。

  扶智扶技术 脱贫不返贫
    邢家要乡大吉利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境内沟壑交错,地形起伏较大,由山地、丘陵组成,土地总面积12965亩,其中耕地2836亩,以种植核桃、扁桃、玉米、小杂粮和中药材为主。
    2015年以来,按照“产业引领、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分类指导”的总体思路,省科技厅对大吉利村实施了科技精准扶贫,部署实施了扁桃、蜜蜂和连翘3个产业项目。2016年,精心挑选2015年养殖效果较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52人,人均发放蜜蜂4箱,由山西省本草蜜蜂研究院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指导,经过一年养殖,贫困户收入普遍提高。截至2017年,通过科技扶贫带动,95户286人实现脱贫。
    郭耀平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2015年,他通过技术培训掌握了蜜蜂养殖技术,现养殖规模已发展到近30箱,年产出蜂蜜150公斤,价值1.2万元,已于2016年稳定脱贫。
    2017年,经过省农科院专家实地考察和论证,大吉利村新种植扁桃1000余亩,发展过程中,组建成立了扁桃技术服务队,服务队队员精准到贫困户,常年驻村。与此同时,围绕连翘产业发展,依托省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建立了野生连翘抚育基地、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规范化生产基地,开展连翘产地化加工,通过土地入股、劳务收入等形式,可带领1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省科技厅驻大吉利村第一书记靳璐岩介绍,目前,村里依托农业合作社,打造了“大吉利”特有品牌,初步实现了连翘系列产品、蜂产品、扁桃等品牌化销售。
    采访结束时,记者发现,虽然几个村的科技脱贫实践各有路数,但驻汾西县帮扶工作队大队长牛青山的一句话说出了共通之处:“输血更需造血,扶贫重在扶智。长效脱贫不返贫,更多需要依靠农民自身力量,科技扶贫就是要为农民注入这种力量。”

内容时间:2018-08-2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