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汾西县:打出产业“特色牌” 趟出精品扶贫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25  编辑:崔月

精准扶贫的关键是抓准症结,精准施策。汾西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实际,变“输血”为“造血”,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以实现“五有”为目标,以实施“一村一品一主体”为抓手,按照主导产业“养殖抓肉鸡、栽植抓核桃”、特色产业“光林种养齐发展、遍地开花全覆盖”的工作思路,量身定制了特色产业发展品牌,找准了扶贫的发力点,使贫困户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趟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路径。

 秋日的汾西艳阳高照,硕果飘香。一项项特色产业在这里落地生根,一个个特色产品从这里运出外销,精准扶贫的种子让这个寂静的山城容光焕发,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精准扶贫的关键是抓准症结,精准施策。汾西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实际,变“输血”为“造血”,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以实现“五有”为目标,以实施“一村一品一主体”为抓手,按照主导产业“养殖抓肉鸡、栽植抓核桃”、特色产业“光林种养齐发展、遍地开花全覆盖”的工作思路,量身定制了特色产业发展品牌,找准了扶贫的发力点,使贫困户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趟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路径。

 截至目前,汾西县全县实施养殖项目57个、种植项目46个、户用光伏项目11个、农机服务项目7个、农产品加工项目4个、乡村旅游项目1个。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规模龙头企业有5家、合作经济组织和合作社有126家,“一村一品一主体”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共带动贫困户4391户、13048人,贫困户人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初步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帮扶”的目标。

 “肉鸡”创出大品牌。该县紧紧瞄准建设“全省肉鸡养殖第一县”的目标,依托汾西县洪昌养殖有限公司,按照“五统一、三固定”的经营模式,带动全县9个乡镇(社区)农民群众发展肉鸡养殖。2016年底,全县累计建成标准化肉鸡养殖大棚298个,年出栏2300万只,年产值6.4亿元,纯收益6900万元,带动贫困户1230户、3480人,年人均增收1100元。今年,他们以9个乡镇(社区)为单元,启动实施肉鸡养殖园区10个,新建单批存栏3万只规模的标准化肉鸡养殖大棚100个,年新增饲养量2000万只,总投资1.8亿元,采取“财政注资到银行、银行信贷到农户、农户入股到企业、企业经营保分红”的模式,带动贫困户3000余户,每户年均保底增收3000元,使肉鸡产业真正成为全县特色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

 “两桃”变成“摇钱树”。他们充分发挥汾西县自然、气候、区位优势和栽植核桃的历史传统,全力打造核桃经济林主导产业。出台了《汾西县经济林建设管理办法》,对连片建设10亩以上的规模户,采取“统一提供苗木、统一栽植管理、统一管护补贴”的办法进行扶持。每亩补助198元,扶持管护期为3年。全县核桃经济林面积达到17.9万亩,挂果面积8万亩,总产量440万公斤,年产值8800万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78元。同时实施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对老核桃树进行品种改良、高接换优,带动贫困户1000余户、2900余人,年人均增收1350元。还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多、野生山桃多的特点,采取栽植、嫁接等措施,建设优质扁桃基地2万亩,为全国第二大扁桃栽植基地,带动贫困户100余户、300余人,年人均增收1100元。今年新建核桃经济林1万亩、退耕还林3万亩,成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39个,确定建档立卡造林员945人,人均务工增收6063元,并且还聘用建档立卡护林员235人,人均增收8400元。直接发放贫困户退耕还林补助364.8万元,带动贫困人口910人,人均增收4000元。

 “光伏”覆盖乡村户。汾西县紧跟生态转型的发展要求,建设乡、村、户和企业光伏扶贫电站,全县新建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172兆瓦,占到全市总装机的三分之二。其中,企业大型光伏扶贫电站160兆瓦,每年上交县财政1680万元,用于全县深度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工作。村级100千瓦光伏电站建成80个,每年收益可达到1040万元,其中60%用于贫困户扶持,40%为村集体收益;其余40个村按照每个村200千瓦的装机容量规划建设,年底可实现所有行政村光伏扶贫全覆盖。全县发展5千瓦至20千瓦户用光伏673户,已建成并网336户,打造了瓦窑圪塔、太阳山等一批“光伏新村”。今年,与中国证监会签订了“脱贫攻坚、助力汾西”捐赠项目协议,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34家基金公司捐款2305万元,启动8座乡镇300千瓦“光伏发电+特色农场”项目,预计年底前可建成并网,收益用于扶持本乡镇范围内的深度贫困人口。

“蚕虫”走向大市场。在栽桑养蚕上,他们依托山西桑蚕研究所的技术支持,由众芯蚕丝合作社牵头,采取“养殖、管理、加工”三位一体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桑园种植、桑蚕养殖产业。现已栽植桑园2800亩,发展蚕农400余户,年养蚕4300张,每年可生产蚕丝被、保健枕等系列产品1万余条(件),带动贫困户117户,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在黄粉虫养殖上,聘请山西省科技厅和山西农大专家,联合开展了黄粉虫养殖技术培训,培训学员100余名,采取“统一育种、分散养殖、集中收购”的办法,带动全县16个村发展黄粉虫养殖项目,黄粉虫养殖面积达到11740平方米、30余万盒,带动贫困户210户,户均增收4200元。9月份实现第一单产品出口创汇。

“养猪”引进大集团。该县与河南雄峰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大象集团合作,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组织贫困户联合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建设规模化养殖园区,由集团公司提供规范化、标准化养殖管理技术服务,实行“保姆式”代养,代养生猪1头,保底收入150元以上。在和平镇组建合作社3个,建设代养猪场3座,每座代养猪场每年可代养生猪1000头,年实现效益45万元,带动贫困户24户,户均增收8000余元。在勍香镇建成饲料加工厂1座、规模化生猪养殖大棚6座。每座可养殖生猪1100头,年实现效益120万元,带动贫困户72户,户均增收3100元。

“梨园”托起小康梦。依托省科技厅和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技术帮扶优势,采取“财政资金入社、承包土地入股、农民务工入园”的办法,建设玉露香梨基地,并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集约化经营、规范化栽培、标准化管理、有机化生产。

 其中,团柏乡规模化示范园3000亩,永安镇规模化示范园2000亩,带动贫困户458户,农民资金分红、土地入股、务工入园,实现户均增收7600元。受到了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有关领导专家的一致肯定和好评,被推荐确定为“国家农业部标准化创建水果示范园”和“玉露香梨国家出口基地”。

“蘑菇”撑起“增收伞”。全县食用菌种植项目有香菇、双孢菇、木耳等,年产量265吨。其中,双孢菇种植大棚共82个,带动贫困户398户,户均增收3000元;香菇种植大棚共70个,带动贫困户390户,户均增收3300元;木耳种植面积6670平方米,带动贫困户10户,户均增收3600元。与此同时,小杂粮、苦荞、双季槐、西红柿、辣椒、油葵、花椒、蜜蜂、肉牛等特色产业也初具规模,在农民脱贫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汾西县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从“给票子”变为“给路子”,从“拿钱”变为“生钱”,让汾西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内容时间:2017-09-2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