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汾西县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作者:荀丹薇   发布时间:2016-02-19  编辑:李琳

汾西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贫困人口61543人,贫困发生率为47.4%,是我市贫困面较大的县。近年来,汾西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省、市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县工作实际,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三大支撑、六条路径”的“136”扶贫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工作开展,加快群众脱贫步伐。

一个目标 奠定基础

一个目标,即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达小康的目标。为此,该县按照中央、省、市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完成了全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村、贫困户、贫困劳动力进行建档立卡,建立了全县统一信息共享的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为开展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三大支撑 提供保障

该县首先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支撑,依托农广校、职教中心和其他社会机构,开展肉鸡养殖、核桃栽植、小杂粮种植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000余人;依托洪昌养殖、晋西核桃、龙荞生物等扶贫龙头企业开展设备操作、电脑设计、电子商务等业务技术培训900余人。通过新型农民职业培育项目和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使留村务农的劳动力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帮助走出家门的劳动力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其次提供产业支撑,该县结合独特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将肉鸡养殖、核桃栽植和文化旅游确定为三大富民增收产业,全县上下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初步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种养加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肉鸡养殖棚289个,年出栏肉鸡2500万只,年产值7亿余元;栽植核桃经济林15.9万亩,建成了年加工转化核桃1500吨,生产核桃仁、核桃露等系列产品1万吨的核桃加工生产线;同时对师家沟清代民居、姑射山真武祠进行了修缮和开发,建成了奥体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场所,使文化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三大特色产业已成为带动该县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最后是人才支撑,该县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积极组织各级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深入开展下乡住村活动,选派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党建、维稳和精准扶贫等方面工作。截至目前,该县共有包村扶贫工作队118支,选派第一书记120人,实现了全县120个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全覆盖。

六条路径 助力发展

一是产业扶贫。该县积极发展肉鸡养殖、绒山羊、獭兔养殖和核桃、中药材、蔬菜种植产业,实施了36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利用亚行贷款项目,发展核桃经济林3150亩,建设万只规模肉鸡养殖棚52栋;扶持23个贫困村实施了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建成5000只规模肉鸡养殖棚79栋,扶持洪昌养殖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20万吨饲料、屠宰1500万只肉鸡的生产加工基地。二是移民扶贫。近年来,该县采取建移民新村、中心城镇安置、分散安置的形式,实施了84个自然村、1527户、6900人的移民搬迁工作,极大地改善了项目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金融扶贫。为有效解决群众创业资金不足、发展困难的问题,该县组建了60余个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社,吸收农户6000余户,累计发放借款8000余万元,扶持农户1400余人次;同时,该县还对全县建档立卡的小额贷款户进行贴息扶持,依托省扶贫办下达的500万元贷款风险补偿金,启动了金融富民扶贫工程等,有效地缓解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教育扶贫。为解决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多年来,该县对考入本科院校的贫困学生建档立卡,对其进行每人5000元的教育资助,目前已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900余名;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接受中高职职业教育的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目前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400余人,让寒门学子不因家庭贫困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五是光伏扶贫。2015年省扶贫办把该县确定为光伏扶贫试点县,以此为契机,该县已开始实施在16个贫困村建设16个100千瓦光伏发电站,项目完成后,预计每个发电站每年可稳定收益15万元左右,也将用于全县无劳动能力、深度贫困人口的扶贫工作。六是电商扶贫。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该县按照“互联网+”的思维,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工作,他们组建了电子商务平台,开设了“特色汾西馆”网店,引导当地企业上网销售特色产品,借助电子商务拓展销售市场,壮大产业规模,打造县域品牌,多渠道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加快困难群众的脱贫步伐。


内容时间:2016-02-1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