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减贫成绩
汉中略阳县专业扶贫工作纪实
作者:彭金凤   发布时间:2015-11-16  编辑:谢心言

略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市西缘,嘉陵江上游,秦岭南麓西段,境内嘉陵江和宝成铁路纵贯南北,309省道和“十天”高速路横穿东西;全县辖18个镇183个行政村7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3万。境内山大沟深,地质地貌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滞后,特别是农村基础条件较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8年被列为农业综合开发县,同年受汶川特大地震的重创成为重灾县。按照国家新的贫困标准统计,2010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贫困村有175个、低收入贫困人口2.08万户7.08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9.5%。

2009年开始,略阳县结合贫困村灾后重建项目率先实施了“整乡推进连片开发”扶贫试点工作。试点在接官亭、西淮坝2个镇12个村实施5大类72个子项目,总投资1.41亿元,其中整合落实18个县直部门单位涉农项目资金9100万元(含扶贫专项资金2300万元),涉及增收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群众技能培训、社会事业发展等五大工程。通过两年的辛苦工作,两个试点镇新建4条44公里通乡油路,39公里通村水泥路和入户路,交通条件极大地改善;90%的农户实施以三改(改圈、改厕、改灶)、四化(庭院绿化、道路硬化、环境净化、燃料汽化)为主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试点项目区户均扶持发展1亩产业园、每个村至少扶持发展了一个骨干增收项目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富民增收成效初步显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务技能培训20期1800人次,扶持建立的185户信息化扶贫示范户全部安装计算机和宽带网络,贫困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全面发展,通讯基站和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0%以上,试点项目区农民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彻底解决。“整乡推进连片开发”扶贫试点工作得到省市的肯定,成为全县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示范和样板。

2010年,略阳县又被列为国家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试点项目县。试点在五龙洞镇10个村实施,完成投资6665万元,占计划的125%,其中财政专项资金1200万元(含奖补资金2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00万元、群众自筹1843万元、整合项目资金3522万元。涉及的增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群众技能培训、社会事业发展五大建设任务。已通过省市检查验收。

2011年,省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在金家河镇4个村实施,总投资1106.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00万元,部门投入118.9万元,群众自筹587.4万元。涉及基础设施、产业项目、人居环境三大重点任务,目前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在实践中略阳县坚持“四个围绕”,扎实推进连片开发工作。

1、围绕建设精品工程,高起点规划实施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坚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水源工程、渠、路、林、桥、涵等设施相配套,田间治理与村容村貌建设相结合,改善生产条件与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对项目区山、水、田、林、路综合规划,拦河坝、蓄水池、桥、涵、渠全面配套,努力实现山坡林草化、坡地梯田化、川地田园化、种养业设施化、生产科技化、增收产业化的要求,科学合理安排项目,集中投入、整体推进、打造亮点。

2、围绕提升开发效果,强力整合项目资金。略阳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资源整合工作,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协调、部门积极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强大的连片开发建设合力。围绕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和氐羌民俗村建设项目,将国家连片开发扶贫试点项目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统一规划、同步实施、重点打造,专项资金与整合资金投入达5300余万元,按照“扶贫试点项目重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思路,在项目区修建便民桥5座、机耕路9公里,河堤5公里,灌溉设施1100亩,石坎地300亩,实施人居环境改造230户。同时,整合水利、交通、电力等15个部门单位项目资金,完成县乡村道路17.8公里、人饮工程3处、渠道6.4公里、农电改造6.9公里、灌溉管道9.52公里、机耕路9公里、石坎地165亩、加固水库1座、农田基建300亩、水土保持620亩、土地治理3100亩;建氐羌文化广场1处、沼气池40口,使五龙洞项目区的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为氐羌民俗生态园和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秦岭深山一颗璀璨的明珠。

3、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创新工作机制。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是手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目标,在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在项目区按照自愿原则,通过宣传发动,因势利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基础设施、林业、科技措施倾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项目资金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项目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三年来,县扶贫办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85个,投入财政补贴资金536万元,扶持农户产业园6849户6849  亩,投入资金567.28万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修建灌溉渠道3.8km,埋设供水管道4.2km,建设喷灌设施12亩,修建机耕路4.6公里,推动了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通过在土地治理项目区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了经济组织,变流动开发为长期开发,有效解决了分散农户和规模化生产的矛盾,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

4、围绕提高管理水平,狠抓责任落实。一是夯实工作责任。采取政府统管、各方共建,定期会商的办法,夯实了县级领导包抓责任、镇政府领导主抓责任、驻村干部包建责任、建设单位实施责任、相关部门监管责任。二是强化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工程“四制”规定,提高项目建设质量。项目资金全面实行“三专管理”制度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确保了项目资金高效安全运行和使用效果的提高。三是建管并重,加强项目后续管理。规范项目产权移交,制定和落实工程管护制度及责任,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了建设工程项目正常运行和长期作用发挥。

内容时间:2012-11-16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