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宁城县强力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作者:哨音   发布时间:2015-07-24  编辑:骆敏婷

赤峰宁城县深入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按照自治区扶贫办总体部署,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为契机,以贫困户和贫困村建档立卡为基础,以“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为支撑,以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为保障,强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自2013年开始,自治区每年投入宁城县担保补偿资金1000万元,放大贷款额度1亿元,每年扶持30个贫困村,重点支持设施农业、林果业、养殖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缓解和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问题。截至今年6月10日,2013年金融扶贫富农贷款项目,在13个镇乡街29个村发放贷款7457万元、1589户,6月末1亿元扶贫贷款全部发放到位。宁城县今年要完成6.74万贫困群众家庭情况、致富产业、帮扶情况等建档立卡工作。

目前,各镇乡街已完成扶贫攻坚建档立卡宣传动员工作,正在逐村对贫困户进行评议及公示,8月末全部完成。上级下达宁城县98个“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贫困村,每年每村投入扶贫资金50万元,到2017年实现项目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截至目前,宁城县已完成98个项目村申报,并经自治区扶贫办批复。同时,完成98个贫困村村级规划编制和干部到村到户工作,正组织驻村工作队到村到户开展工作,逐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因村因户实施精准扶贫。

宁城县印发了《宁城县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方案》和《宁城县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施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责任主体,规范了操作流程。同农行签订了合作及补偿协议,设立了专项担保金专户。同时,与农行积极配合,组成七个放贷工作小组,到贫困村开展审核发放工作。

宁城县将建档立卡工作作为全县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组织相关部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召开5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了《宁城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他们根据自治区下达的贫困人口指标,认真组织调研,对各镇乡街贫困人口规模进行了分解。同时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118人次,对贫困户识别、评审程序、电脑录入、建档立卡进行了系统培训,规范了工作程序。

全县驻村工作队配合县委组织部抽调了98个单位成立了98个驻村工作队、199名工作队员结对驻村帮扶98个项目村,同时组织各镇乡街抽调208名工作人员,分赴各项目村与驻村工作队互相配合,帮助贫困户研究具体发展思路、脱贫规划和实施产业项目。

宁城县督促下派驻村工作队入驻帮扶贫困村,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统筹调度安排干部、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资源与贫困户对接,帮扶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建设六项建设任务,突出做好增收产业、危房改造、劳动力素质提高三个重点到户规划。对列入扶持范围的98个贫困村按倒排工期、倒排时间表方式,做出分年度实施计划,责任落实到人。同时,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协调交通,水利等行业部门根据各自承担的职责,统筹分管领域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集中安排到被扶持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干部到村到户,帮扶贫困村的单位和干部,实行县、乡(镇)、村三级统筹,围绕“三到村三到户”的目标、任务、规划、项目抓落实,实行精准扶贫,做到规划跟着贫困村、贫困户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干部跟着项目走,实现扶贫规划、项目、干部与扶贫对象无缝对接。


内容时间:2014-07-24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