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吉安县实施“一户一人进园区务工”精准扶贫
作者:蒋阿平   发布时间:2015-06-09  编辑:jiangshan

6月7日下午,又一个周末即将结束。吉安县永和镇肖家村村民肖年根安顿好家里,就赶着回吉安高新区上班去了。

他是园区一家企业的电子装配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两边都能兼顾,这让他很安心。

推进扶贫攻坚,该县在大力实施“四个一”产业精准扶贫致富工程中,通过智力扶贫、移民扶贫与劳务扶贫相结合,确保每户贫困户中有一人到园区务工,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

一个好决策,就是一条致富路——对接产业需求,让贫困群众脱贫有门路

“要不是这份工作,我都撑不起这个家。”肖年根感慨地说。

几年前,妻子患上重症,每年治疗费1万多元,儿子还要上学,靠种田维生的肖年根根本无力承担。他想过外出务工,可家里又没人照料。眼看家里的债务越积越多,他心急如焚。多亏县里的“一户一人进园区务工”扶贫致富工程,圆了他的就业梦。

对接园区产业发展需求,引导和帮助广大贫困群众就业,在就业中实现脱贫致富,这是吉安县的“一户一人进园区务工”精准扶贫致富工程。

科学的决策来源于深入的调研、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结合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该县全面开展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发现许多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往往靠家中仅剩的个把劳动力支撑,很难发展农业产业。因此,许多贫困群众都像肖年根一样,有强烈的外出务工愿望,但又因缺乏就业技能、家里走不开等问题难以如愿,只能赋闲在家。而与这一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园区企业普遍存在的招工难、用工难问题。

“务工何必走他乡,吉安就是好地方”。该县通过悬挂横幅、群发短信、报纸刊登、电视播放、网络点击等方式,积极搜集发布园区企业用工信息,并大力开展“再就业援助月”、“企业送岗位下乡”、“扶贫济困”工程等主题招聘活动,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一个好决策就是一条致富路。吉安高新区是全市唯一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井开区形成“双龙戏珠”之势,构筑起吉泰走廊重要支撑。园区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发展迅猛,每年需要大量劳动力,为贫困群众就业脱贫提供了良好条件。

将就业信息送到群众手上、组织群众参与就业培训、切实解决群众交通问题……该县多种举措帮助贫困群众就业脱贫。据调查统计,目前,园区就业人员已达3.3万余人,90%左右为本地富余劳动力,其中约有8200名是贫困群众。

一项职业技能,就是一把就业“金钥匙”——智力扶贫,让贫困群众形成自我“造血”功能万福镇夏栋村的贫困孩子李安,年初刚从华忆职教集团毕业,现已在吉安高新区企业协讯电子上班3个月了。

虽然还在学徒期,但每个月工资有2000多元。出师后,工资还会更高。这让李安的母亲欣慰不已。为了贴补家用,李安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背井离乡。李安的就业,给这个艰辛之家带来了希望。

把智力扶贫作为治本工程,吉安县对接吉安高新区的产业用工需求,把职业教育与劳务扶贫结合起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把进不了普通高中的学生,全部录取在职业高中就读,对就读中职技校的贫困户子女给予每人3000元补贴,并将公办职业学校委托给民办职校管理,推行“订单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既解决了贫困学生职业技能问题,又解决了企业技术用工难题。

肖足梅,是李安的同事,登龙乡塘边村人。由于父亲身患残疾,全家人靠省吃俭用勉强维持生活。在政府的学费补贴帮扶下,肖足梅顺利从职校毕业,成为协讯电子一名技术工人,每月收入3000多元,很快改变了家里的贫困面貌。

除了贫困孩子,还要让贫困群众“上学”。该县统筹培训资源,精心组织好“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开展定向、定点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到人,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用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斩断“穷根”。

井开区田心村的肖艳琴,由于夫妻俩都身患残疾,生活十分困难。经过培训,她现在已是企业一名熟练的操作工,平均每月工资2000多元,让她和丈夫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好,肖艳琴正积极争取让丈夫也参加培训。

李安、肖足梅、肖艳琴……像他们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在产业发展中大显身手。2014年,全县完成1000人次的国培计划、4000人次的远程培训,开展“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1500人次,经过培训的贫困户劳动力九成以上进企业务工。

一班便捷公交,就是一条就业绿色通道——公交一体化,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更轻松

今年,安塘乡居民肖仲国的妻子松了一口气——长年在外务工的丈夫回来了。

由于生活的压力,丈夫肖仲国长年远赴他乡务工。留下一家老小,全靠妻子艰难支撑。去年年前,肖仲国进了吉安高新区一家电子企业上班,月工资不下3000元,还能经常回家帮忙。

其实,肖仲国很早就想返乡务工,但是考虑到即使回来了,回家也困难就放弃了。“多亏县里为我们务工人员发放了这个乘车证。”肖仲国亮了亮挂在自己脖子上的吉安县园区企业职工乘车证,高兴地说,“没这个证,我回家一趟至少要花10块钱,现在来回只要4块钱,厂门口走出去一点点就能坐得到,方便又便宜。”

交通问题,让许多抛不开家的贫困群众难以到园区就业。针对这一普遍实际,该县把整合交通资源与劳务扶贫结合起来,由财政每年补贴360万元,开通县城直通19个乡镇的公交客运班线,打造“一小时务工交通圈”,并对边远乡镇贫困群众进园务工实行乘车2元优惠票价,开辟了从贫困山区到工业园区的就业绿色通道,让园区务工人员“早出晚归”,轻轻松松进城入园,实现工作家庭两不误。

如果不是直通公交车,永和镇南安村的余小媛难以实现上班梦。去年丈夫患上大病,出院后依然需要人照料。吉安县园区企业职工乘车证,大大减轻了余小媛的经济负担。现在,她白天在企业上班,晚上就回家照顾丈夫了。

同时,该县还把库区移民、深山移民和避灾移民尽量安置在工业园区附近,方便贫困群众就业。移民搬迁工作开展以来,共搬迁4444户19471人,仅去年就完成移民搬迁203户865人。

2014年,该县仅在协讯电子一家企业就解决贫困群众就业853人,人均月工资收入达到2500元。不少贫困户在园区就业后干脆就近安家落户,在实现脱贫奔小康的同时,还有效推动了城镇化的步伐。

进城入园,在园区产业中就业,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圆了脱贫致富梦。


内容时间:2015-06-09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