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竹山县精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13  编辑:蔡旭莹

精准扶贫事关贫困群体如期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大局,实现“一有(有稳定收入来源)、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四保障(教育、住房、医疗、养老有保障)”是省级战略目标。竹山是全省2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全县有十大特困片区、61个重点贫困村、14.91万贫困人口,为不让全县贫困村、贫困家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特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举全县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政策精神,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分类扶持的原则,围绕全面小康“一个总体目标”,实现精准扶贫、绿色崛起,精准脱贫、建成小康“两个率先”,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三大资源”,实施双包双建双带双促“四双帮扶行动”,突出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配套、美丽乡村建设、人文素质提升、基层组织固本“五大工程”,推进工作机制、项目保障、政策激励、信贷服务、社会帮扶、督办考核“六大创新”,力争每年减贫5万人,加快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目标。

二、总体目标

2016—2018年(三年攻坚期):用3年时间减少贫困人口14.9万人,实施产业培植带动一批、教育培训拉动一批、扶贫搬迁转移一批、医疗救助帮扶一批、政策供养兜底一批等“五个一批”计划,完成交通畅通、饮水安全、电力保障、信息互动、村庄整治“五大建设”任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平均指标达到全县平均水平,241个贫困村出列。其中: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5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00元以上;2017年减少贫困人口5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00元以上;2018年减少贫困人口4.9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2019-2020年(二年提升期):为防止脱贫贫困人口反弹和返贫,对边远贫困村、收入来源不稳定脱贫户进行全面巩固提升,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农村“两无”贫困人口,按照农村低保标准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三、脱贫标准和程序

(一)贫困户脱贫。执行国家农村扶贫标准2736元(2010年不变价),贫困人口脱贫按照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价作为减少贫困人口的指标依据。脱贫标准为:确保贫困户有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确保危房户和需搬迁户完成住房条件改善;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确保贫困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贫困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辍学;确保“两后生”全部进入高职、中职学校并顺利完成学业;确保考上高中、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纳入扶持计划的贫困户有专项资金或小额信贷等资金支持;确保贫困户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并至少输出1名劳动力;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本着贫困人口退出与识别程序相一致的原则,按照确定脱贫名单——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批复的“两公示一公告”制度,并通过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强化脱贫户教育、医疗、住房、产业发展等民生领域强农惠农政策,确保脱贫户稳定脱贫。

(二)贫困村出列。贫困村脱贫标准为:有坚强的村“两委”班子和专业合作组织;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脱贫的主导产业;有稳定的村集体收入;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文明的社会风尚;义务教育、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达到100%。按贫困乡镇确定贫困村名单——县扶贫办审核、批复的“一公示一公告”程序出列,并通过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贫困村出列后,进一步加大对其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环境改善、整村推进项目、产业发展项目、驻村帮扶工程等支持力度。

(三)贫困乡镇摘帽。通过持续精准发力,到2018年底,完成17个贫困乡镇241贫困村脱贫出列;实现所有贫困乡镇脱贫摘帽,最终实现贫困县摘帽。

四、工作措施

(一)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分类实施精准扶贫

1、产业开发带动一批。按照园区承载、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特色鲜明的思路,以开发山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升级为重点,着力发展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生物医药、生态矿产五大现代产业集群,加快绿色资源优势向生态绿色经济转化,打造一批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扶贫产业园区、扶贫龙头企业,加快推动脱贫致富。

2、教育培训拉动一批。一是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整合农民工职业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科技扶贫等培训资源,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施“金蓝领”工程,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对扶贫对象开展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对培训机构和参训对象给予适当补助。二是大力扶持就业创业。以“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为就业创业的主要帮扶对象,通过提供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小额贷款、创业培训、项目推介等创业服务,鼓励和帮助扶贫对象向工业园区企业、城市社区服务业、现代农业产业等领域转移就业或以自主创业形式实现就业。三是大力开发公益岗位。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方式对扶贫对象实施就业援助,通过购买城市新增的城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一批农村公路养护、保洁、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3、扶贫搬迁转移一批。顺应新型城镇化和新型社区、人口布局的要求,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采取进城进园、集镇、中心村梯度安置方式,全面摸清底数,科学制定规划,实施生态移民、扶贫搬迁、异地扶贫搬迁、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等项目。到2019年,完成6000户2.28万人的生态扶贫搬迁任务。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在建房办证、户口迁移、就学就业等方面简化手续,减免费用,对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的贫困户每户整合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

4、医疗救助帮扶一批。一是抓好基础建设。在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新改扩建项目方面,对贫困人数较多的乡镇,优先扶持建设,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与全县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是困难救助扶持。将扶贫对象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在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对麻风病、重性精神病、尿毒症等重特大疾病实施大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三是推进“救急难”工作。对因病、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等特殊原因导致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扶持救助力度,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5、政策供养兜底一批。按照托底线、救急难、保基本、可持续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实行民政救济全覆盖。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低保范围,靠家庭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的,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符合条件的应保尽保。加强低保对象分类管理,按照因残因病因灾类别精准识别低保对象,对完全丧失劳动力的贫困低保对象予以重点保障,提高补助标准。做好城乡低保相关政策的衔接。对原享受农村低保的贫困户,因搬迁进城、进镇,实行农村和城镇低保互转,转变身份办理非农户口后,仍符合低保条件的直接转为享受城镇低保待遇。

(二)统筹实施“五大工程”,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1、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一是大力培植农业特色产业。按照全省“四个一批”和全市“四个百万”工程要求,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重点培植壮大茶叶、油料、畜禽水产、药材、林特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依托邓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培植发展具有省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有机茶、优质油、放心肉、小杂粮、源头水和山野菜等六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精准脱贫。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依托贫困村优势生态资源、人文资源、自然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培植窑沟村、高家庄村、三台村、东川村、柿树坪村、总兵安村、百里河村等100家贫困村农户从事乡村旅游,逐步扩大补助标准和范围,带动贫困农户从事第三产业增加收入。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利用秦巴电商城和淘宝电商平台,鼓励扶贫对象参与电子商务业务,对扶贫对象有意愿开展村级电商服务点的,可协调优先安排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点,并免费提供电子商务培训。四是建立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湖北巴山、强生园油脂、圣水茶场、天新医药、星梦茶业等扶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一个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带动,促进贫困户增收;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

2、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一是加快村组公路建设。大力推进自然村通村水泥路、通村客运、村级招呼站建设,改善贫困地区交通状况。到2020年,确保原被撤并的行政村100%通水泥(沥青)路;区位条件适宜20户以上的自然村,50%通水泥(沥青)路。二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大中型骨干防洪控制性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及基本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村为单位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整村整片分年度解决贫困地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基本建成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和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三是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大力实施贫困山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重点解决贫困村供电设施落后、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全面提升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到2020年,全县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全覆盖,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

3、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按照 “绿、净、齐、富、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要求,在宝丰镇黄栗片区、麻家渡牌楼片区、溢水镇金柏松片区、楼台乡沧浪片区、双台乡茅塔片区、上庸镇峪口片区、官渡镇梁家片区、柳林乡洪坪片区,及擂鼓、秦古、竹坪、得胜、大庙等边远村组和文峰、深河等深山村组十大片区,大力开展生态家园创建活动。一是加大贫困村院农房整建。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庸派”风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设施配套、统一安全监管、统一补偿奖励政策的“六统一”模式,对贫困片区集中院落分年度进行改造。二是加快贫困村环境整治。重点对贫困村庄进行改水、改厕、改圈、清垃圾、清路障、清渠道和清庭院的“三改四清”活动。三是加快贫困村全域绿化。深入实施“绿满竹山”行动,全面开展以村庄绿化、道路绿化、庭院绿化、田间绿化、库区绿化、景区绿化、矿区绿化为主要内容的绿化造林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五年专项治理工作和农村清洁能源建设,保护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河流、塘堰水质。到2020年,全县90%村庄实现全域绿化、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

4、实施人文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加强教育扶贫。对贫困家庭的的学生实施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学费免除和资助制度,坚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补贴和技能培训补贴制度。落实和完善教育资助制度,免除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给予生活费补贴和奖学金资助。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定向委培或招聘贫困家庭大学生。二是加强文化广电扶贫。以贫困村为工作重点,加大乡村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村广播“村村响”投入力度。到2020年,贫困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讯信号、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三是加强“十星”文化扶贫。依托“十星”创建文化品牌,通过道德讲堂,帮助贫困农民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克服等靠要观念,不断增强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5、实施基层组织固本工程。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支持边远贫困村建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改善办公活动条件。深化拓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双十星”争创活动,着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双带”能力;加强对贫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扶贫专干、大学生村官和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轮训,每年培训乡村干部不少于100人次。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注重在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外出返乡创业青年中选拔优秀村干部。推进双联单位基层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互促共建,整顿软弱涣散村级组织,把政治素质好、服务群众有热情、致富带富能力强的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逐步提高贫困村村干部报酬待遇,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绩突出、实现减贫“摘帽”的村干部,优先享受政治待遇。

(三)着力深化“六个创新”,激发精准扶贫工作活力

1、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一是科学谋划精准扶贫。结合秦巴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兼顾长远,立足当前,科学编制全县精准扶贫规划,优化调整竹房城镇带、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边远贫困村、片区开发等区域和专项规划,实现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同步、片区开发与扶贫到户并举。二是创新精准识别方式。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贫困对象识别办法,采取农户自评、群众互评、专班测评、张榜公评、集中确评等“五评”方式,建立完善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三是完善精准分类方式。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四种贫困户类型。对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等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针对其不同贫困成因,因户施策,建立帮扶档案,通过搬迁移民扶贫、农村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文教卫生扶贫、社会保障扶贫、金融扶贫等方式,助其脱贫。四是健全“双包双建双带双促”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实行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帮建农村基层组织、帮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五是建立脱贫退出精准管理机制。加强扶贫对象的数据统计和动态监测,以扶贫对象进退的识别标准为依据,组织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社会评价等,确定扶贫对象进退,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实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六是统筹各项保障措施。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有效衔接机制,建立贫困人口法律援助制度,完善贫困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扶持措施。

2、创新项目扶贫保障机制。一是健全项目安排机制。围绕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就业难、住房难等难题,坚持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验、县级验收的项目安排机制,统筹推进贫困地区村组道路、安全饮水、土地整理、水利工程、特色产业、村庄整治、生态保护等项目建设。二是拓展专项扶贫到户途径。实施扶贫项目直达到户机制,对暂不能直接到户的,要减少中间环节,确保贫困人口优先受益、优先覆盖,每年整村推进扶贫资金用于到户比例不得低于10%。积极支持有利于提高扶贫对象能力、增加收入的项目。三是创新市场主体、社会组织扶贫到户形式。积极探索委托包干脱贫模式。各乡镇制定脱贫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经县政府审定,实行一次性签批,按项目进度拨款。

3、创新扶贫政策激励机制。建立与精准扶贫相适应的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增长机制,本级财政扶贫投入每年按照上级扶贫投入的10%配套安排,主要用于县内扶贫连片开发和边远极贫村建设。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集成的原则,对涉农部门项目资金应统尽统,用于连片开发项目区、边远极贫村建设。探索扶贫资金以奖代补等竞争性分配办法,实行资金分配与扶贫成效挂钩,年度考核排名前三的乡镇给予项目资金奖励。乡镇每年9月底前制定下一年度连片开发、重点贫困村、边远极贫村、集中搬迁安置项目清单,县政府加大政策项目统筹,集中用于扶贫开发重点工作。改革项目资金投入方式,鼓励财政扶贫资金用于贴息、担保、农业保险,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扶贫领域。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有效做法,市场、社会组织能承担的,采取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强化资金管理,坚持和完善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作用,发生重大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4、创新扶贫信贷服务机制。开展金融支持扶贫行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建立政策性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加扶贫信贷投入。加大“十星级”信用户、信用村创建,探索建立免担保、无抵押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办法。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预期收益、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抵押贷款业务。有增收项目的贫困对象,每户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的,实行全额贴息。带动贫困户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贷款额度不超过30万元的,按年贴息率5%贴息,期限一年。每年安排预算一定财政扶贫项目贴息资金,按年利率3%的标准,对扶贫龙头企业给予扶贫贷款贴息,扶贫效益好的企业及项目,根据贷款实际发生期限和额度可实行连续贴息。积极发展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组织,引导贫困农户带资入社,支持企业集体资金参股入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金融部门参与的有效信贷服务机制。

5、创新社会扶贫机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国烟定点扶贫机制,发挥中直、省直单位定点扶贫引领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引导市场主体参与贫困村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推进以“千企进千村”为主题的村企共建,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扶贫长效机制。搭建扶贫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引导竹山外出创业能人回乡投资。全面落实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等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扶贫功能。

6、创新考核督办机制。一是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工作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健全考核办法,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体系,提高相应权重,作为乡镇、县直单位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完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二是完善精准扶贫专项督查推进机制。各乡镇、各部门推进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和帮扶任务完成进展,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登记立项,严格实行月督查、季巡查、半年抽检、年度验收评比,随时掌握、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三是严格精准扶贫奖惩。建立户有牌、村有册、乡有簿、县有备案的台账式扶贫管理制度,强化对精准扶贫工作环节和结果的督办考核和量化考核,严肃奖惩。重点对人员不到位、履行帮扶责任和执行政策不力而造成工作被动的,特别是引起群众上访造成恶劣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四)先行开展各类试点,探索全域推进精准扶贫路子

一是开展特困片区精准扶贫全域推进试点;二是开展小额扶贫信贷试点;三是整合培训资源,开展用人单位下订单、培训机构列“菜单”、政府补贴来买单的培训模式试点;四是开展民营企业产业引领、区域推进社会扶贫创新试点;五是开展片区扶贫、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高度融合试点以及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扶贫工作试点。

五、组织保障

(一)健全领导责任体系。按照县负总责、乡村主抓、部门帮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工作机制,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县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扶贫开发攻坚领导小组结合国家、省、市扶贫开发政策,制定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年度任务、具体项目和工作要求,推动工作落实。落实部门“一把手”扶贫责任,建立分工明确、定期协商、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认真制定落实好各项扶贫措施的具体实施细则。落实各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为乡镇农村扶贫对象脱贫的直接责任主体,由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签订年度精准扶贫责任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举措,确保全面完成农村扶贫对象脱贫任务。

(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扶贫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中,要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各类扶贫项目申报应在县扶贫部门、乡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进行。项目交付使用后,要及时办理产权移交,由所在村负责后续管护,确保发挥最佳扶贫效益。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积极宣传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参与和支持扶贫事业,激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三)搭建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县、乡、村三级与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平台互联互通的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加强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将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信息与各部门、帮扶干部、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


内容时间:2016-04-13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