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借力“美丽资源”,农旅融合正逐渐成为海南乡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而地处海南的生态核心区的五指山市什会村,山多田少,村民没有一块整田,过去只能守着山林受穷。全村共117户,此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53户。2014年,五指山妙自然茶业有限公司从云南引进国家茶树保护新品种“紫娟”,种植在五阿陀岭红山一带,并研发出新茶“雨林紫鹃”产品。以“公司+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动群众种植茶叶、采摘茶叶和制作茶叶。截至2016年,全村共有27户脱贫,2017年24户村民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我们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五指山妙自然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雪燕提起这几年的扶贫经历感慨良多,免费给当地农户发放茶苗,一亩地保障每年至少3000元钱收入,有效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脱贫,村民积极性也均有所提升。如今,这种模式逐渐受到当地百姓、地方政府认可,老百姓主动参与工作,政府给与政策等方面支持,极大便利了产业发展。近两年,“妙自然”不断举办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如海南岛早春茶“开采节”,让当地农户接触外界新思维,从思想上根本带动当地居民脱贫。
在近期举办的海南旅游·热点对话会上,专家学者就旅游扶贫创新模式展开交流和对话。海南省旅游委原巡视员陈耀指出,“雨林紫鹃”不同于“云南紫鹃”,也不同于五指山本地茶,该地成功引入新资源,打造新产品,具备创新性和独有性。同时,旅游扶贫关键还要形成新模式,通过品牌化打造,融合多种业态,让农民以一种适当的方式加入到产业发展当中。扶贫的主体是开发企业,且具备特殊资源,在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能够带动贫困户脱贫。
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表示,产业是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的抓手,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植入茶文化,什会村成为一个茶文化和特有茶产业支撑的雨林茶乡。脱贫攻坚战关键还在产业扶贫,在不断挖掘茶文化的过程中进行品牌打造,通过合作社让村民参与,老百姓通过不同的专业搭上致富的快车。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陈扬乐认为,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渠道、交通不便、产业技术无法进入及消息闭塞导致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等。他认为,扶贫还需“志”,鼓励贫困户产生脱贫的内生动力;“智”,例如通过企业的驻入、茶科所的进入,活动产业的带动,提升当地村民的知识水平;“技”,传播知识技术,帮助当地村民技能得到提升。
海口经济学院副教授勾四清认为,产业扶贫应当是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上都做到扶贫。扶贫通俗来讲就是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什会村的模式是从茶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实现增收,包括茶科研方面的研究、整地种植、茶山管理、茶叶采收、炒茶制茶、茶品销售、茶活动等7个活动环节中,村民贯穿其中,有效增加村民收入。在扶贫工作的开展中,合作社扛起大旗,从做茶到旅游,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避免了扶贫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海南省旅行社协会秘书长郭炬坦言,“扶贫+旅游”的紧密结合,成倍递增产值将更易成为现实,而雨林茶乡共享农庄,从乡村旅游的角度可作为五指山旅游的引爆点。
内容时间:2018-07-1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