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25  编辑:

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21日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潘仕进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同时,书面提请《三都水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一并予以审议。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艰苦奋进强基础

干出一派新气象

 

“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与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握发展第一要务,顶住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克服“三期叠加”不利因素,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

(一)过去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增强最快的五年。我们始终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十二五”期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91亿元(省反馈数,下同),是“十一五”期末的3.08倍,年均增长15.2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73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11.5倍,年均增长63.11%;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完成4.84亿元和3.15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4.07倍和3.98倍,年均增长32.36%和31.8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94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12倍,年均增长16.27%;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7.36亿元和36.78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73倍和3.14倍,年均增长23.37%和25.7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2224元和7535元,年均增长13.24%和16.72%。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88%,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过去五年,是我县产业优化发展最快的五年。我们始终站在同步小康、富民强县的高度,立足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着力抓园区汇要素、抓招商引项目、抓项目促投资,切实推动产业优化发展。工业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狠抓园区平台建设,累计投入1.26亿元建成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西南润基水泥有限公司、博瑞永固混凝土搅拌站等一批重点企业顺利投产,九阡风电场实现并网发电,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户发展到18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达12.3亿元和4.1亿元,年均增长56.69%和19.24%。山地高效农业快速发展。以“185”工程和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步伐。交梨、周覃和九阡3个产业园区列入省级示范园区盘子,入园龙头企业达43个,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带动农户1.98万户6.93万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十二五”期末,蔬菜、水果、茶叶等种面积达59.06万亩,其中,葡萄种面积13.6万亩,挂果面积6.7万亩,茶叶种面积9.3万亩,经济作物对农业增长的贡献逐年加大。“十二五”期末,农业总产值达24.82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88倍,年均增长19.27%。狠抓品牌创建工作,三都荣获“中国水晶葡萄之乡”和“中国葡萄·第一奇迹”称号。民族文化旅游业风生水起。立足水族的唯一性,着力做活“水”文章,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完成《三都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及中国水族文化风情谷(万户水寨)控制性规划等一批旅游规划编制。中国水族文化风情谷、水族文化博物馆、姑鲁风情水寨、九阡水各卯文化风情园、百里水寨、千神部落等重点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亿余元。凤麟酒店等一批星级酒店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极大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成功拍摄《姑鲁之恋》、《山那边有匹马》等电影,水族开端大典等一系列旅游推介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十二五”期末,旅游综合收入达26.7亿元,年均增长30.96%。中国水族风情街、人和盛世建材市场、交梨葡萄交易中心相继投入使用,亿丰国际商贸城、香港名都、贵州湘企七十二行等商贸物流项目稳步推进,房地产、金融、信息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初见成效。

(三)过去五年,是我县城乡统筹发展最快的五年。我们按照“规划引领、拉开路网、开发新城、带动老城”的思路,完成《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和六镇总体规划修编、县城城市设计和县城南片区、老城区、猴场片区控制性规划等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城市规划面积由29.66平方公里扩大至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9.26%提升到43.48%。新旧城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全长7.1公里的县城北出口主干道和都柳江大桥建成通车。麻光、三郎、猴场新区和县城北出口片区加速开发;1.1公里的中国水族风情街投入使用;水澜山、腾龙世纪、金海豪苑等高层商住楼拔地而起;县府西路、植物油厂、老公安局等旧城区改造开发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亿余元,是“十一五”时期的6倍多。市政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完成县城北出口迎宾大道、都江路、建设路两侧及县城局部建筑物外立面民族特色改造工程和县城主(次)街道亮化工程;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和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并投入使用;县城及县城至三都高铁站顺利运营公交车。“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效果明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新型小城镇蓬勃发展。周覃、普安、大河、都江、九阡、中和等特色小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0亿余元,其中,三合、周覃、普安列入国家重点镇名单,周覃、普安列入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城乡协调发展体系。怎雷、坝辉、排烧等3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民族文化村寨保护得到有效加强。

(四)过去五年,是我县生态环境建设最好的五年。我们坚持守住生态底线,全面实施“绿色三都”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完成营造林25.78万亩,治理岩溶面积144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50.57平方公里,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森林覆盖率预计达67.8%。投入1.26亿元完成6.6万亩的土地整治工程。建成并运行县级环境监测实验室和县城空气自动监测站,大力实施“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100%,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划定了2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都江镇五坳坡姑脑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建设。积极开展生态县创建工作,我县先后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中国生态魅力县”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县”。

(五)过去五年,是我县改革开放成果最突出的五年。我们优化重组县政府工作部门,合理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有序推进行政村组撤并,实行“区镇(街道)合一、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推行向社会公开购买服务改革,成为全州首个县城区清扫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县。顺利完成植物油厂、粮油购销公司、黄金矿、中西药公司、水各农场等5个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国有企业实现全面改制。加强国有资产营运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集中审批,实现了许可、审批、服务等行政权力的集中统一对外行使;全面清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行政服务、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事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86项。我县殡葬改革获省人民政府认可,并批准为火化区。公车、科教文卫、社会保障、财税体制、投融资、土地流转、林权制度等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累计引进项目129个,总投资320.42亿元;“十二五”期末到位资金77.91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17.31倍,年均增长60.84%。组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引进阿拉信公司,在德国注册“三都水族啤酒”,为快速进入大数据时代奠定了基础。

(六)过去五年,是我县基础设施改善最明显的五年。我们坚持以实施交通、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为重点,着力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交通建设大步迈进。累计完成投资14.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9.1倍。厦蓉高速和贵广快铁建成通车,启动余安高速、三荔高速建设,实施G321、S206等国道省道改扩建工程,境内公路新(改)建总里程888.55公里,其中,建成通村油(水泥)路里程597.4公里,新建和改造桥梁13座;建成乡镇汽车客运站3个、农村客运招呼站94个,开通农村客运班线25条,内联外通的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5倍。冷水沟水库工程基本竣工,开工建设甲晒水库和水平水库;实施病险水库治理12座、河道综合治理21.81公里,新增及恢复灌面8.5万亩。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县城新水源点实现供水,完成都江、周覃供水厂和周覃、九阡、恒丰供水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230个,解决了15.9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白梓桥、拉旦、岩江等水电站建设,极大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明显。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完成小康水投资1.58亿元、小康房投资0.2亿元、小康路投资5.26亿元、小康讯投资1.5亿元;电力投入不断加大,行政村电网覆盖率100%;广播、电视、通信等网络基本实现村村通。把农村“4+2”工程作为乡村文明的一次“革命”统筹推进,全县共投入近3亿元,完成改厕38000余户、改圈19000余个,完成率分别达98%和85%以上,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投入1000余万元先后治理都江控抗、坝街民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七)过去五年,是我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我们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努力增进人民福祉。扶贫开发成效显著。累计投入中央、省、州财政扶贫资金2.9亿元实施精准扶贫,重点扶贫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精品水果、茶叶等产业项目,辐射带动贫困农户9.03万人,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58万人,实现全县“减贫摘帽”和原10个乡镇“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由85.71%降至38.09%,“产业化扶贫、集团帮扶、山地高效农业、乡村旅游”四位一体的“三都扶贫模式”得到国家扶贫办和省、州的充分肯定和推广。教育事业稳步提升。累计投入资金21.3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1倍。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原21个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特殊学校、第三幼儿园、第三小学、第三中学、新职校等教育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校点布局工作快速推进,全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配置。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引进高平教育集团到我县投资合作办学。加强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考二本以上录取人数由2010年的209人增加至2015年的504人,其中2015年一本录取人数比2014年增加一倍。卫生计生跨越发展。扎实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合作医疗大病商业保险,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6%以上,累计补偿新农合达4.68亿元。先后完成大河、普安等11个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和县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县急救中心、县疾控中心改扩建,启动建设县中医院;引进4家民营医院入驻三都;县人民医院列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并得到省、州人民医院挂牌帮扶,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人口计生实现“双降”目标,创“国优”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社会保障有力推进。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40元和每人每年2580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救灾救助、优抚费等4.6亿余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多。县城中心敬老院、中和敬老院等6个养老机构相继投入使用。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达13.97万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7437户,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188套、易地移民安置房屋2378户,解决6.8万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难问题。就业创业加速提升。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累计发放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032户7134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明显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文化事业开创新局面。全县所有行政村设有“农家书屋”,有效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先后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中国赛马之乡”、“全国老年气排球之乡”称号。水族剪纸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书编码提案列入国际编码组织受理日程,水书抢救保护暨水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工作大步迈进。社会治理显著增强。认真落实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督检查,实施“天网工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县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群众安全满意度逐年提高。

同时,全县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物价、科技、统计、供销、金融、保险、邮政、气象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八)过去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卓有成效的五年。我们坚持推进依法治县,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等教育活动,大力倡导苦干实干之风,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干劲十足的氛围更趋浓厚。坚持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重大工作和事项,及时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64件、政协委员提案432件,办结率100%。受理审理行政复议案件60件;应诉处理行政诉讼案件97件;裁处权属争议案件50件。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设立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提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纠风治乱和案件查处力度,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政府自身建设明显增强。

2015年,我们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一是突出稳增长扩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2%(预计数,下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6.1%、12.6%和17.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1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7.91%;金融机构各项存贷余额分别增长37.47%和25.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5%;旅游总收入增长2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3.9%;共有43户“万户小老板”获省“万户小老板”创业扶持资金23.65万元。二是突出抓项目扩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2%。30个省州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0.07亿元。交通建设完成投资7.5亿元,实施国省道改造项目19.5公里,建成通村油(水泥)路357公里。开工建设甲晒水库和水平水库,启动建设甲照水库、拉古纳水库和鸭寨水库,水利投资完成2.99亿元。城镇建设完成投资21.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48.7%。三是突出抓改革强动力。优化重组县政府工作部门,组建“一城六区”,实行“区镇(街道)合一、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行政村组撤并工作有序推进。完成最后一个国有企业——黄金矿的改制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8项。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进高平教育集团到我县合作办学。我县殡葬改革获省人民政府认可,并批准为火化区。引进阿拉信公司,在德国注册“三都水族啤酒”。公车改革有序推进。四是突出惠民生促和谐。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2%和1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十件民生实事”累计完成投资近10亿余元。教育、科技、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成就和进步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及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结果,同时也是外部大力帮扶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三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三都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和参与三都建设的对口帮扶市区和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五年来,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新常态下做好政府工作,一是必须坚持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千方百计推动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必须坚持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大胆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发展环境,全方位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三是必须用辩证的思维和统筹的办法谋划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推动全局。四是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在保持需求侧的同时,逐步加强供给侧调控,克服“三期叠加”不利因素,保持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稳中快进。五是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实施“万众创业”工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面,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尤其是工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赶”的压力前所未有,到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尚未根本消除,迎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准备薄弱,资金、人才等要素配置不足,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三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新常态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加大。四是城镇化建设滞后,人口和就业承载能力不强,新区建设进展缓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三都“城市新形象”尚未充分展现。五是政府职能转变步伐还不够快,思想解放还不到位,决策失误仍时有发生,特别是招商引进的凯迪生物发电和台商产业园项目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展望未来五年,我们要共建小康勇攻坚

闯出一个新世界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这一阶段,我县经济发展全面进入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新常态,“赶”的任务十分艰巨,“转”的任务及其艰难,守底线与促发展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保持清醒,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努力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紧扣省委大脱贫、大数据两大战略和州委工业强州、城镇化带动、“一圈两翼”三大战略,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按照县委“1234567”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弘扬“开放包容敢争先、诚信务实追一流”的新时期三都精神,围绕“用世界思维建好开放三都、用逆向思维建好创新三都、用辩证思维建好协调三都、用底线思维建好绿色三都、用系统思维建好共享三都”,突出抓好大扶贫和产业培育,实施“五大战略”,全力推动三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年均分别增长6%、30%和17%;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左右;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23%左右;城镇化率达50%以上,力争达5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2%左右;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年均分别增长18%和22%;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小康实现程度达100%。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县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都迈上一个新台阶,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三都人民的“中国梦”。

今后五年,我们将重点实施五大工程,构建两大体系,实现六大突破。

(一)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理念,全面落实省“1+10”、州“1+9”和县“1+13”精准扶贫配套文件精神,大力实施“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建立落实“12568”工作推进机制,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确保到2018年原8个贫困乡镇全部摘帽、1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通过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市场需求,选准特色产业,支持特色优势产业、民族文化旅游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扶持葡萄产业、1000万元扶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1000万元扶持生态鸽养殖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加强新型主体培育,力争每个镇(街道)有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和创业园,引导群众走自主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脱贫3.32万人。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抢抓国家生态移民政策机遇,按照“531”新村规划建设要求,以靠近产业园区、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特色城镇搬迁为重点,采取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安置方式,形成“从哪里搬出+搬到哪里+在哪里就业”的完整链条。统筹做好安置点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配置,做好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生态恢复、土地利用等工作,确保到2020年使2.17万人搬得出、住得下、能就业、有保障。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扎实有效推进“新两基”攻坚和四项教育突破工程;健全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将农村贫困学生资助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读中职(高中)或大学的学杂费“应助尽助、精准资助”;抓好职业教育,深入实施职教脱贫“1户1人计划”和“雨露计划”,加强非农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培训就业,使0.78万贫困人口脱贫。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用活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和生态补偿政策,加大月亮山腹地等贫困地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强国家生态政策项目的对接落实,让一批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使0.53万人贫困人口脱贫。通过社保兜底脱贫一批。加强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衔接,逐步推进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完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强对“三留守”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关爱救助保障,筑牢社会保障兜底网,有效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使1.9万贫困人口脱贫。

(二)实施产业培育工程,在做大总量上实现新突破。加强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快构建优势突出、差异明显、特色鲜明的三都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工业化,走绿色、低碳、循环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强化园区“七通一平”、标准厂房等要素保障,进一步夯实工业发展基础。探索建设中法产业园、深圳·海珠产业园等新平台,力争形成3—5个具有规模效应的飞地工业园区,拓展外向型产业平台。优先发展县经济开发区和县生态工业园区,努力使其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双引擎,激发园区发展活力,促进工业聚集发展。做大工业经济规模。围绕工业、农业、旅游业和民族医药等资源,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大型企业、上市企业,重点引进催生一批农产品加工、旅游商品开发、水族医药、现代服务业、新能源、新型建筑建材等企业,争取引进啤酒、葡萄酒、红酒等酒类加工企业落地建设。同时加快工业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强企业。加大民营经济扶持力度,力争每年新增小微企业500户、个体工商户1000户。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大数据为引领,以绿色、环保为核心,大力培育大健康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新型建筑建材等新兴产业。依托丰富的绿色能源,大力发展风电项目,逐步发展光伏、生物能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到“十三五”期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120亿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2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30%以上,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按照“特色化、品牌化、集约化”要求,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进园区建设。大力推进交梨、周覃、九阡、大河、中和、都江、三合等7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到2020年,力争每个镇有1个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高效农业园区,推动以蔬菜、水果(葡萄)、茶叶为主的农产品实现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葡萄、蔬菜、茶叶、花卉、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和生态鸽、香猪、香鸡等生态养殖业,到2020年,发展葡萄产业30万亩以上、蔬菜36万亩以上、茶叶20万亩以上,牛出栏3.29万头、生猪出栏35万头,家禽出栏800万羽、生态鸽出栏600万羽,实现农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建成无公害特色农产品大县。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技术标准创建,抓好农产品“三品一标”论证,以“江柳”牌农产品等为基础,力争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品牌10个以上。培育发展农品电商。围绕健全产业链条,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物流业配套产业,搭建“人才支撑、电商搭载、物流集成、金融服务、快递配送”相对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建成县城农畜产品交易中心和交梨、周覃、大河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交易中心,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立足水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深入挖掘水族文化内涵,将“水”文章做足、做透,把“水”精神打造成为世界名片。建设景区景点。重点围绕百里水寨、千神部落、水族圣山和“空中旅游”等筹划建设一批项目,扎实推进中国水族文化风情谷、姑鲁风情水寨、水各卯文化风情园、梦幻打鱼谷、都江古城垣、中国西部赛马城、中和梦乐河、柳江源生态旅游区等一批景区景点建设,大力推进水书广场、铜鼓广场、云上书苑、华夏文字公园、哲学主题公园、金桥商业街、千神部落园、石龙庄园、高铁新城区水上游乐中心、通用航空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建成30个以上水族旅游村寨,把景点连成景区,把景区串成线路,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8亿元以上。完善配套设施。创新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旅游服务模式,积极谋划一批配套项目。加快引进旅游线路企业联营,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沿江、沿景、沿山、沿寨、沿路发展1000家以上特色农家乐、300家以上乡村主题酒店、村落式酒店等,争取引进建设2个以上四星级以上酒店,推进现有酒店改造升级,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强化旅游宣传。借助百度、携程旅游等大型网络,培育壮大三都旅游粉丝团,加大水族文化旅游宣传力度。经营好、包装好水族文化旅游产品,打响水族文化旅游品牌,办好水族卯节、水族开端大典、封神大典、苗族吃新节、少数民族山地生态葡萄文化旅游节和全国赛马邀请赛等活动,不断提升水族文化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抢占新一轮旅游发展制高点。到2020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以上,建成贵州南部旅游窗口。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着力发展大商贸、大市场、大物流,规划建设一批物流产业园,构建“一中心、三走廊、五小区、多网点”的商贸物流总体格局,把三都建设成贵州南下入海的重要物流、人流、资金流聚集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医疗保健、休闲养生、房地产等消费性服务业,配套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生活型服务业,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大力实施大数据大健康产业。结合县情实际,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具有三都特色的大数据产业,到2020年,建成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亿元,使电子商务成为新的重要支柱产业。结合城镇化、老龄化、现代化实际,紧紧围绕“医”、“养”、“健”、“管”四个核心,引入一批民营医疗机构进驻三都,催生使用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医疗健康的新行业出现,形成一批休闲养生、温泉养生、滋补养生产业企业,发展一批国内外有名气的户外运动、健身、赛事基地;着力推进“大数据+大健康+大金融”产业模式,促进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三)实施“品位三都”工程,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山区民族特色城镇化体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坚持以“水文化为引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县城围绕小、巧、闲、散、秀“五字诀”,打造东方“威尼斯小镇”;周覃新区立足次中心进行打造,把高铁新城作为三都乃至黔南的一张名片来打造,把三合打造成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把都江打造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把九阡打造成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把大河打造成三都经济发展新高地,把中和打造成生态工业先行区,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旧城改造。加快推进县城北出口、县城南片区开发,加速腾龙世纪、亿丰国际商贸城、大塘汽车城、贵州湘企七十二行、香港名都、鸿运物流商贸等项目建设,完成县府西路、植物油厂、老公安局、供销社、纤维板厂等片区旧城改造工作,完成旧城改造面积87万平方米以上,实施棚户区改造8000户以上,新增县城区绿化面积3.3万平方米以上,进一步提升县城空间和品位。加速新区建设。健全完善麻光新区、三郎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猴场新区主要骨干路网工程和猴场经大河至普安快速干道工程,配套完善污水处理、给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绿化、亮化工程。按照“531”新村规划格局,同步推进其他新区建设。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50%以上。提高城镇化管理水平。探索城镇综合执法新模式,健全完善城镇化管理长效机制,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城镇化管理。深入推进“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常态化,实现精细化、全方位、全时段管理,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努力建成省级文明城市,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到2020年,县城区人口达7.2万人以上。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百乡千村“小康工程”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农村“4+2”工程,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乡村建管相促进,积极打造新型农村综合体、新型农村社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康体养老等旅游经济,积极培育来料加工、农村电商等经济新业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互联互动。

(四)实施生态环境大巩固工程,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坚守生态底线,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县项目资金,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实施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绿色三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县城污水收集管网、垃圾卫生处理系统建设。强化生产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依法强制关停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污染排放标准的企业,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州下达的指标内,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保持100%,积极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严格用地管理,保持不突破耕地红线。

(五)实施基础设施大建设工程,在改善发展条件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打造功能完善、配套协调、衔接顺畅、安全可靠、服务优质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三荔高速、余安高速、荔榕高速过境路段,争取开工建设兴义至赣州铁路(三都段),并在三都县城附近设置客货综合站。实施一批国、省、县道改造工程,打通县际、镇际断头公路;加大通村、组油(水泥)路建设力度,建成通村、组油(水泥)路400公里以上,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全部通油(水泥)路。加快推进普安汽车客运枢纽站、猴场汽车客运总站和周覃汽车客运枢纽站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公交进镇、客运车辆进村工作;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建成一批“零距离换乘”交通枢纽,构建县城到中心镇“一小时交通圈”。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完成甲晒水库、水平水库、甲照水库、拉古纳水库和鸭寨水库建设并投入使用,争取开工建设坝街水利枢纽工程,新增有效灌面3.77万亩,43%以上耕地面积得到有效灌溉,基本解决全县工程性缺水问题。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体系建设,确保每个园区(镇、街道)、社区都有稳定的供水水源,逐步推行同网同水同价制,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逐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加大都柳江干流及支流河道综合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力度,不断提高集镇和重点村(社区)防洪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提升计划,大力实施“光网三都”工程,实现“满格化三都”和所有城镇区域光网全覆盖及“村村通宽带”,并向行政村、组延伸覆盖。积极推进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物联网“四网融合”。加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区域交通、社会保障、旅游综合服务等“一卡通”工程,促进“数字三都”向“智慧三都”转化升级。提高能源综合保障能力。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农村供电能力和安全性,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和工业用电。合理规划能源布局,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探索建设重点产业园区直供电系统。加快县城天然气管道建设,逐步向猴场新区、经济开发区和高铁新城区等周边园区(镇)延伸,扩大天然气配送覆盖面,提高供应能力。

(六)构建民生保障体系,在提升内涵发展动力上实现新突破。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合理调整全县中小学校点布局,到2020年全县小学有121所、初中4所、高中3所。着力打造名校、名师、名生“三名”工程,将三都民中建成全省示范性高中,建成猴场新区独立高中和初中。大力实施“新两基”,全面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到2020年,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到全州中上等水平。积极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三都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促进大众创业就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园区平台建设,坚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做好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搬迁移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到2020年,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口登记率控制在4.2%以内。统筹城乡医疗卫生。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县医院易地搬迁,建成县中医院和改扩建一批中心社区医院,力争建成一家三甲、两家二甲医院,把县妇幼保健院建成县妇女儿童医院。强化医技培训,建立人事薪酬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和发展健康服务业,实现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90%以上病人在县内就诊的目标,逐步推进健康养生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积极应对生育政策调整变化,统筹抓好新形势下的人口计生工作,强化优质服务,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着力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大力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建设,完善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救助机制,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全面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范和应对能力。大力发展文体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资金,大力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发展新路子,出版水汉双解、水汉英多解《水书字典》,积极推进水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工作。加强社会管理治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深入实施质量兴县发展战略,编制质量兴县发展纲要,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支持司法独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三都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全面推进平安三都、法治三都、效率三都、文明三都品牌建设。

(七)构建动力支撑体系,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在创新中赢得后发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新跨越提供持续动力。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深入落实中央、省、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推进机制体制改革。用大数据推动政府改革,推进“电子政务效率云”和“创新管理云”,建立县、园区(镇、街道)二级联动办公平台,实行多部门网上项目联审联批,提升政府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围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围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社会事业改革,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扩大对外开放格局。建立健全对外合作机制,发挥高速、高铁过境优势,推进“一城六区”市场承载能力建设。主动融入黔中经济区,深度对接和融入长株潭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打通“珠三角”、“南贵昆”经济区,加大与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区、左右江革命老区等周边区域经济协作,积极主动与国家宗教局、省财政厅、广州市海珠区、深圳市等帮扶单位和地区对接联系,探索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路子。加强对外经济、文化合作交流,培育发展飞地工业园区,壮大外贸经济主体。围绕“互联网+”快速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加快发展要素集聚。以教育、卫生、金融、管理为主,进一步完善人才领导和管理工作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资源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围绕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和配套技术,促进产业技术重点跨越和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围绕提升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立足开局之年,我们要抢抓机遇迎挑战

拼出一片新天地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按照县委总体工作要求,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其中一产增长6%、二产增长18%、三产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0%左右,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旅游总收入增长2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左右;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分别增长13%左右;城镇化率达4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48‰以内,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小康实现程度达92%。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抓好脱贫攻坚工程,夯实同步小康基础。凝心聚力、精准发力,着力推进九阡、都江等片区贫困村组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力争完成1500户7000人以上的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实施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贫困村组延伸,建成通村组油(水泥)路150公里以上,恢复新增有效灌面1万亩以上;启动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蔬菜、葡萄、茶叶等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同步发展生态鸽、香鸡、香猪等畜牧养殖业,培育壮大家庭农场,有效增加群众收入。深入实施“万众创业”工程,积极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业,争取项目资金扶贫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有效解决3000人以上的就业问题。强化教育、卫生扶贫,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资金困难而失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实施职教脱贫“1户1人计划”和“雨露计划”,加强对非农技人员的培训;统筹卫生计生、民政、扶贫等部门,建立健全“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行大病医疗救助制,逐步消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通过实施教育、卫生扶贫,解决1000人以上的生存生活问题,实现原8个乡镇“减贫摘帽”和38个贫困村、3.1万贫困人口全部“出列”。

(二)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拉动经济加速发展。坚持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统筹推进32个省、州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以上。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推进县中医院、县第二中学、县经济开发区路网、大河大道、猴场新区至普安快速干道等项目建设。围绕“两庆一办”,谋划建设一批强基础、惠民生、带动强、示范效果好的引领性重点项目。突出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镇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投向重点,策划包装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项目,充实和完善现有项目库。加强与国家、省、州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州投资计划。拓宽招商路径,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大项目,扩大引资成果,争取引进1-2家国内500强企业入驻三都,招商到位资金达90亿元以上。以德国“三都水族啤酒”项目为引领,快速启动“三都·加州红酒”项目,迅速壮大“飞地经济”规模,力争形成1个飞地经济产业园区。继续强化政银企合作,充分发挥各县级融资平台作用,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难题。主动争取、超前谋划,认真做好土地报批工作,为项目建设储备用地。

(三)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以园区平台建设为支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深入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坚持工业富县战略不动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达5亿元以上,推动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进一步完善各工业园“七通一平”基础设施,使签约企业尽快落地建设;启动实施生态工业园项目,争取引进一批企业入驻工业聚集区。认真落实“一个企业、一套班子、一个责任人”的全程跟踪服务措施,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确保扬拱风电场投入使用,贵州三都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三都博瑞永固混凝土有限公司、贵州群山木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满负荷生产。进一步深化对县域资源的再认识、再提炼,培育壮大旅游商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新能源、建筑建材等优势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采取“特惠贷”等方式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力争新增小微企业500户、个体工商户100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48%以上。

——深入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加快推进交梨、周覃、九阡3个省级农业园区和三合、大河、中和、都江示范农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强化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实现园区省级龙头企业3户以上。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成蔬菜种植面积32万亩,其中,商品蔬菜种植面积25万亩;新增葡萄种植面积6万亩;新增茶叶种植面积3万亩。完成牛出栏2.25万头,生猪出栏24万头,羊出栏1.2万只,家禽出栏300万羽,生态鸽出栏120万羽,实现农业总产值27亿元以上。进一步加大农业品牌创建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特色品牌,力争完成1-2个特色农产品申报为国家或省级名优产品。加大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进1-3家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逐步实现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深入推进民族文化旅游业。完成《三都水族自治县百里水寨旅游发展规划》和千神部落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姑鲁至尧人圣山旅游公路硬化项目,万户水寨、水族博物馆、姑鲁景区全部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梦幻打鱼谷、都江古城垣等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启动建设百里水寨串寨公路、铜鼓广场、水书广场、金桥商业街、通用航空机场、中和梦乐河和尧人圣山的景点、停车场、酒店、公厕等基础设施项目和县第三中学至姑鲁景区道路改道项目;扎实推进中国水族文化风情谷、中国西部赛马城、石龙庄园、柳江源生态旅游区等一批景区景点建设,积极推进大塘国际城、云上书苑、华夏文字公园、哲学主题公园、千神部落园、高铁新城区水上游乐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中国水族文化廊带建设。置换县行政中心建设五星级酒店,建成腾龙世纪四星级酒店,开工建设大塘四星级酒店、香港名都大酒店和贵州湘企七十二行五星级酒店。大力发展农家乐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各镇新增2家以上“农家乐”餐馆或村落式旅馆,建成1-2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全面激活乡村旅游市场。加强现有旅店业的管理和升级改造,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力争旅游总收入达32亿元以上。建成县粮食商贸物流企业、亿丰国际商贸城、香港名都、贵州湘企七十二行并投入使用;完成各镇(街道)及其所属片区农贸市场的改(扩)建工程。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争取引进一批大型品牌超市、数码城等新兴业态落户三都。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深入推动大数据大健康产业。完成全县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互联网+”实施意见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编制工作。完成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组建工作,实施三都纳斯大数据县域农村电商工程,建成1个县级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100个村级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店,发展3个电子商务创富示范村,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亿元。力争启动建设水族医药研究所、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和芒勇湖湿地公园健康养生综合体等项目。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鼓励和引进民间力量发展医疗健康服务业,促进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完成县城和各镇(街道)的总体规划修编及各镇(街道)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推进经济开发区、高铁新城区、周覃新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猴场新区市政主要骨干路网工程;开工建设县粮食储备库至猴场新区和猴场新区经大河至普安快速干道路网工程,同步实施新区污水处理、给排水、通信、电力等市政管线工程。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重点推进县植物油厂、老公安局、供销社等片区开发项目;县府西路实现全程通车;完成凤凰广场升级改造工程。实施棚户区改造3800余户、保障性住房290套,旧城区改造面积达42万平方米。按照“531”新村建设目标,以三合、周覃、普安全国重点镇为重点,同步推进都江、中和、九阡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启动各镇集中安置区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开工建设。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为契机,逐步完善各镇(街道)及其所属片区、村的道路、给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以上。加大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力度。严格规范执法,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执法力度,注重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避免重复拆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抓好“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加大县城区和各新区的管控力度,依法治理车辆乱停乱放和违章占道经营行为;注重地下空间开发,力争启动建设县城老城区智能化停车场,逐步解决停车难、行车堵问题。将县城清洁工程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向各园区(镇)拓展延伸,探索实行农村垃圾向中心镇集中、镇级垃圾向县城集中、全县垃圾统一处理的垃圾处理新模式,着力打造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城市环境。进一步健全完善户籍管理制度,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力争新增城镇人口9000人,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推进“绿色三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设立中国绿化三都绿色专项基金,完成营造林5万亩以上,实行最严格的森林保护制度,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扎实开展生态转移支付环境质量评估和预警监测工作,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等重点减排工程建设,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强化对坝街五坳坡矿山和小脑矿山等一批矿山企业的排污监控,坚决杜绝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做好农村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报批工作。抓好国土资源管理,完成一批土地开发整理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农村环境整县推进项目。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动力。围绕“六个统筹”推进各项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全县村组撤并工作,推行村干职业化,逐步设立村组便民服务中心。优化办学思路,逐步调整全县中小学布局,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和三都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城乡卫生事业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筑牢医疗卫生保障“兜底网”。规范县城客运公交运营秩序,逐步推进公交车进镇、客运车辆进村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制定城乡供水一体化总体发展规划,力争启动建设普安、大河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并逐步展开。稳步推进农村电网电压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城乡用电规划、用电管理、服务指挥、业务管理等一体化进程。统筹推进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建设,完成农商行挂牌工作,力争引进贵州银行、贵阳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三都,一城六区分别新增1-2家自助银行。力争建成1个2A级以上的县级融资平台担保公司。大力推介“三权”抵押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全县银行机构针对我县重点项目、重点产业、民生工程、小微企业及“三农”等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省、州下达的改革任务。

(七)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配合抓好余安高速公路三都段、三荔高速项目建设;建成G321湾滩至大塘、S417新寨经九阡至扬拱公路改造工程和香港名都大桥工程,启动建设S205交然桥经大河至懂干公路提级改造和三都县汽车客运总站、公交总站及普安汽车客运枢纽站项目;建成通村(组)油(水泥)路项目150公里。抓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完成公路运输周转量2.5亿吨公里以上。建成甲晒水库工程和县城两座橡胶坝工程,完成水平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甲照水库和拉古纳水库工程,争取开工建设鸭寨水库工程,完成2015年度中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2016年度工程项目。同时,加快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和农村“4+2”工程,建成小康房200余户,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3000余套;争取立项建设县城西部变电站和坝街至扬拱电力联络线项目,增容中和1号主变,扩建周覃2号主变和九阡2号主变等项目;积极推进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物联网“四网整合”进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坚持在发展中持续改善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努力扩大就业。加强就业创业工作,实施“万众创业工程”,支持大学生、复退军人、返乡农民工创业,新增城镇就业2600人以上。推动教育协调发展。抓好“新两基”落实工作,全面推进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切实提高办学效益;启动建设县第二中学(猴场新区独立高中);强化教育督导和管理,确保高考录取本科以上人数比2015年增加100人以上,高考、中考成绩争取在全州的排名上升1个位次以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成九阡、恒丰、水龙、塘州4个卫生院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中医院项目,启动县医院易地搬迁、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和阳光养老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基础设施条件,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继续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启动落实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居民低保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力争社会保险覆盖率达80%以上。抓好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生计问题,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社会救助等制度建设,提高社会化救助水平。加快发展文体事业。加强各镇(街道)及其所属社区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管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服务功效,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进一步完善农村体育设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将县水族文化研究所作为单列机构进行管理。投入不低于100万元,完成水书国际编码受理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大水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工作,完成水汉版《水书字典》编纂工作和《县志》出版发行工作。强化公共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依托实施质量兴县发展战略,抓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司法确认工作,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确保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统筹抓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双拥优抚、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外事、侨务、老龄、物价、科技、统计、供销、金融、保险、邮政、气象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围绕全县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抓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1万人,实现原8个乡镇“减贫摘帽”。二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安置农村贫困人口1500户。三是开工建设猴场新区经大河至普安快速干道和S204坝街至扬拱段公路改造工程;建成交然桥经大河至懂干段公路改造工程和G321湾滩至大塘段公路改扩建工程;建成通村油(水泥)路150公里。四是开工建设三都综合客运枢纽站和城镇垃圾收运系统系统工程。五是完成县城猴场新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20公里以上。六是完成县城老城区和县城北出口至苗龙城市主干道两侧的绿化、亮化工程。七是开工建设县第二中学(猴场新区独立高中)、县中医院、县阳光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养护楼项目。八是实施棚户区改造3800户以上。九是启动各园区(镇)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建成大河片区供水工程和甲晒水库工程;开工建设拉古纳水库和甲照水库工程。十是建成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中国水族文化风情谷(万户水寨)移民工程和中国水族文化风情谷——尧人圣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水书广场、铜鼓广场和千神广场项目。

各位代表,同志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秉承“执政为民”的理念,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

(一)坚持依法行政。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把法治思维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责,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实行权力和责任事项清单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自身建设,简政放权,推行正面和负面清单,为改革发展创造条件,释放一切潜能。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更加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继续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畅通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

(二)切实转变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州委九项规定和县委十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树立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作风,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推动工作不放松,促进发展不懈怠。加强民生特派监督工作,确保民生资金有效监管,民生项目规范高效实施。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推进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强化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评估,完善目标管理和责任落实机制,做到令出必行、行必有果,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服务水平。

(三)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对政府系统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督,以零容忍态度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的工作和成绩,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咬定目标不放松,尽职尽责,扎实工作,克难攻坚,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同步实现小康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内容时间:2016-02-25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公告|帮助中心|咨询建议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王老师 | 电话:400-0086-69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6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07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